当前位置:首页>> 当儒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广东省委书记:树立“文化民生”意识,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0年8月11日23:25) 作者:汪洋

 

    加强文化建设,是广东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勇立发展潮头的迫切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也是广东文化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最突出的地域优势。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文化民生”意识,把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放在与就业、教育、卫生等同样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及弟子到卫国后,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弟子冉有问,这个地方人口众多,该如何治理呢?孔子回答“富之”,也就是让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起来以后又该如何呢?孔子回答“教之”,也就是通过教化来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富而思进,富而崇文。目前,广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近6000美元,总体进入小康社会,可以说,已经基本“富之”。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教之”,以教开智,以文“化”人,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不重视文化建设的领导,是没有远见的领导;不善于抓文化建设的领导,是不合格的领导,要像抓城市建设、抓工业项目、抓招商引资一样,抓好文化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在文化投入问题上一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算大账、算活账、算长远账,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
    要开展“国民艺术教育普及活动”,加强和改进在校学生文化艺术素质教育,培育学生健美心灵和高尚情操。以后我们对青少年一定要规定一年看多少次演出,政府要补贴。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也要引导去看演出,参观博物馆。
    优化整合文化资源,擦亮叫响广东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要大力继承和弘扬岭南文化的历史遗产和优秀传统。要借助在广东举办亚运会、亚残运会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的契机,实施高层次设计、大手笔运作,扩大广东文化影响。在城乡规划建设中也要更多注入岭南文化元素,新建一批体现岭南文化特质的文化地标,不要让建筑这种凝固的历史在我们手中断代。 
    要坚持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不给艺术创作设禁区、划“斑马线”,倡导和支持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学术艺术自由发展。引导文艺创作既重视“评奖席”,更重视“观众席”,使文艺评奖真正成为催生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产品的有力手段。文化企业自身要克服浮躁情绪,着眼长远,谋篇布局,打牢基础,做大做强,力争成为文化产业的百年老店。
    要大力建设学术强省。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增强广东学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打造一支对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理论粤军”。美国在“二战”后之所以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来自德国乃至欧洲的“高层次技术移民”,形成了一整套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制度。文化强省建设同样需要高层次人才团队,必须把广东建设成著名学者、文化名人和各类文化人才“最适宜生活、创作、发展”的省份之一。 


    ———摘自汪洋在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