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5至26日,由韩国成均馆大学和国际儒学联合会共同举办的“2010儒学思想国际学术会议”在具有600多年悠久历史的韩国成均馆大学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及香港、台湾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115位(韩国64人)学者出席了会议。

会议以“儒学的复兴与当代社会” 为主题,以儒学复兴的世界范围的扩展方向和发展; 东亚地区的儒家文化之实际发展和未来;各地各国的儒学普及之开展特色和推广目标;孝道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方向和和谐问题; 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研究和未来; 儒商精神对当代企業文化的影响和其实践等为分主题,分别发表了6个组60篇论文,HK研究项目3个组11篇论文,PK研究项目1个组15篇论文,共发表论文86篇。

成均馆大学校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长徐正燉在开幕词中说:这次会议的核心主题是:在现代社会中为儒学的复兴摸索出发展性方案,无论哪个朝代都强调儒学的作用,但像现在这样迫切要求其作用似乎罕见。如此看来,通过儒学复兴来确立全世界的精神文明,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使命。当今的社会面临着和平与生存受到的最大危机,不仅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对立,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也不断发生。矛盾的背后总是与各自的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依靠暂时的调整和妥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通过感性的共鸣进行真正的沟通,这正是与人心相关的问题。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儒学的理由正在于此。 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滕文生,在致辞中对儒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进行了高度概括。阐述了他对儒学具有的“开放性、兼容性、全面性、辩证性”基本特征的见解。他说,儒家思想、儒学文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源远流长,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财富。这些思想财富,无论是在解决当今国家与社会的治理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问题,还是在处理当今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各种经济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都仍然具有自己的深刻价值。希望各国各地区的儒学学者们,继续加强对儒学思想财富的挖掘和阐发,各抒己见、各展其思,多出成果、多提方略,共同把儒学的思想精华更好地运用到当代的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为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促进人类共同的进步事业,作出自己新的贡献。 知名学者安炳周、张立文、成中英在大会上做了主题发言。

这是一次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较高的会议。代表们所作的讨论将会对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2010年11月25至26日,由韩国成均馆大学和国际儒学联合会共同举办的“2010儒学思想国际学术会议”在具有600多年悠久历史的韩国成均馆大学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及香港、台湾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115位(韩国64人)学者出席了会议。

会议以“儒学的复兴与当代社会” 为主题,以儒学复兴的世界范围的扩展方向和发展; 东亚地区的儒家文化之实际发展和未来;各地各国的儒学普及之开展特色和推广目标;孝道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方向和和谐问题; 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研究和未来; 儒商精神对当代企業文化的影响和其实践等为分主题,分别发表了6个组60篇论文,HK研究项目3个组11篇论文,PK研究项目1个组15篇论文,共发表论文86篇。

成均馆大学校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长徐正燉在开幕词中说:这次会议的核心主题是:在现代社会中为儒学的复兴摸索出发展性方案,无论哪个朝代都强调儒学的作用,但像现在这样迫切要求其作用似乎罕见。如此看来,通过儒学复兴来确立全世界的精神文明,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使命。当今的社会面临着和平与生存受到的最大危机,不仅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对立,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也不断发生。矛盾的背后总是与各自的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依靠暂时的调整和妥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通过感性的共鸣进行真正的沟通,这正是与人心相关的问题。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儒学的理由正在于此。 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滕文生,在致辞中对儒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进行了高度概括。阐述了他对儒学具有的“开放性、兼容性、全面性、辩证性”基本特征的见解。他说,儒家思想、儒学文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源远流长,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财富。这些思想财富,无论是在解决当今国家与社会的治理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问题,还是在处理当今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各种经济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都仍然具有自己的深刻价值。希望各国各地区的儒学学者们,继续加强对儒学思想财富的挖掘和阐发,各抒己见、各展其思,多出成果、多提方略,共同把儒学的思想精华更好地运用到当代的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为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促进人类共同的进步事业,作出自己新的贡献。 知名学者安炳周、张立文、成中英在大会上做了主题发言。

这是一次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较高的会议。代表们所作的讨论将会对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