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美国 >> 儒门动态 >> 正文
美国44个州已设立71所孔子学院、215个孔子课堂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1月20日15:12) 作者:小慧辑

 

    前不久,天安门广场历史博物馆前树立起了孔子塑像,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孔子的形象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如今,在美国已经开设了70多家孔子学院,人们在那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不久前,栏目记者到芝加哥的一所孔子学院进行了采访。

  孔子学院遍布美国44州

  走进美国芝加哥佩顿中学的教学楼,左手第一间教室便是孔子学院。这所芝加哥孔子学院成立于2006年5月10日,是芝加哥公立学校系统、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建立的。它负责芝加哥公立学校系统中43所学校的中文项目,近12,000名学生的协调工作。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在汉语课堂上,有几个孩子曾经通过中美文化交流项目来过中国。他们印象中的中国文化很有意思、中国城市很现代化。

  当然,大部分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的美国孩子是没有去过中国的,他们非常渴望到中国参观、旅游,渴望了解中国,通过在汉语课堂上的学习,他们不仅可以学习汉语,还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

  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和国学,这也正是孔子学院设立的意义所在。

  自北美第一家孔子学院2004年底落户美国马里兰大学以来,目前已有71所孔子学院、215个孔子课堂在美国44个州设立,仍有50多个机构在申请共建孔子学院。2010年2月初,美国俄勒冈州还通过议案,成为美国第一个通过立法推动汉语教学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州。

  汉语学习在美国持续升温

  不仅仅是在孔子学院可以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近年来,美国的许多城市中文教育发展非常迅速,美国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汉语。现在全美已有40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16万人,是6年前的8倍,而各个大学里设置的汉语课程更是越来越热。

  这位小伙子是芝加哥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自纽约。他三年前才开始学习中文,中文已经说的非常地道。他还有一个中国名字叫司马言。

  三年前,司马言在学校参加了中文课程的学习,很快他就被中国文化吸引,中文水平也飞速进步。2009年,他申请到了“中国政府奖学金”,这是一项由中国政府专门提供给外国学生来中国高校进行深造的助学项目。于是,司马言在北京语言大学度过了难忘的一年。

  司马言说,中国文化给他的最深印象是就是中国人对客人的盛情款待。现在,司马言还经常在网上和中国的朋友们聊天,他的汉语也写的越来越娴熟了。

  司马言说,等毕业后,他会到中国去工作,因为他喜欢北京充满活力的气氛。芝加哥大学的老师告诉我们,最近几年,报名选修中文课的美国学生明显越来越多。芝加哥大学学生说他们从中文课本中学了很多,包括雷锋的精神。

  为了更好的学习汉语,这位美国学生还参加了一个小规模的做饭“互助小组”: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学生约中国同学一起做饭,既可以练习中文,又可以学做中国菜,感受中国文化。有的学生说,中国历史悠久,而且现在发展很快,学中国话又有趣又有用,何乐而不为。参加这个互助小组的中国学生说,这样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

  文化交流更为重要

  现在在美国的许多大学,除了开设中文课程,还能给学生提供更多近距离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比如芝加哥大学从2008年起就和清华大学合作,每年选拔30名美国学生到中国参加体验中国文化的夏令营。

  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高级讲师蔡芳沛说,我们带他们去参观北京故宫、颐和园、司马台长城、天坛等景点,当他们真正去中国,耳闻目睹后,回来之后就更能对媒体的一些关于中国的负面报道辩证看待。蔡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地道的华裔美国女孩去过中国后表示自己已经决定到中国西部,去教中国孩子们读书。

  这个女孩在信里写到:我从小到大都在大城市,在偏远山区教学,和在大城市生活有天壤之别。今夏在中国的经历,我永生难忘。我要回到中国去,探索更多大城市以外的地方。

  芝加哥市市长说理查德·戴利认为,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中国是古老的历史。美国的历史比较短,文化交流很重要因为它讲述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故事。他认为文化交流真的很重要,尤其对于年轻学生们来说更为重要。

  在芝加哥市进行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了最近兴起的一个新的汉语热潮,那就是,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在自己的孩子刚刚学会说话时,就带他们学中文,接触中国文化。一些社区甚至有了专门的幼儿汉语学习班。

  汤姆先生是芝加哥一位商人。从去年开始,他给自己刚两岁的女儿报名参加了社区的汉语学习班,还聘请了中文老师到家里教女儿学中文。

  汤姆告诉记者,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对他的家庭来说,懂得更多的中国文化,就意味着更多的机遇。他们夫妇俩最大的梦想,是等女儿稍大一点,全家一起去中国旅行。

  中美两国的传统文化,是双方可以分享的共同财富,也是相互理解的桥梁。现在,不论是两国政府之间,还是两国民众之间,双方的了解沟通都更加广泛而深入,随着两国在更高平台上推动人文交流,中美之间会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合作,文化的力量将使彼此之间有越来越多的交流和共鸣。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