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典教育 >> 示范基地 >> 正文
“带着儒香前行”的杏林中学(图)
来源:华龙网 (2011年3月16日17:4) 作者:小慧辑

 

 踏入校园,儒学气息扑面而来,学校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儒学经典语录和名人故事,让笔者对学校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

 

 

杏林中学“唱读讲传”活动

    杏林中学处于渝中区南纪门,滨临长江,遥望南山。挂牌于公元200422日,其前身为重庆市四十中学和重庆市五十四中学。杏林校名起源于典故。 史书记载: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于山东曲阜一片杏树林里,开坛授徒讲学。自此,开教育之先河,创儒家之学说。学校由此而命名。学校立杏林之校名,塑孔子之雕像,旨在传承儒家文化,弘扬民族美德

    踏入校园,儒学气息扑面而来,学校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儒学经典语录和名人故事,让笔者对学校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渝中区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在杏林中学召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杏林中学学子参加渝中区经典诵读比赛

 

    校名杏林,弘扬传统文化精髓

    立校宗旨即让杏林学子了解孔子的伟业,认识儒家文化。学习和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之美德,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之文化。以儒家传统文化之精华和世界现代文明之成果,成就杏林人之文明修养,人文素质;奠定校园文化底蕴;培育杏林学子,使之忠诚祖国、孝敬父母、善待自己、爱施于人、德才兼备。

    范校长表示,基于2004四十中学和重庆市五十四中学两校合并初期,学校急需打造适合自身的校园文化内涵,在这一开拓时期。“如何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当时学校所积极探索的。现在,学校在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交谈中,范校长也多次提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点击图片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杏林中学学子“国学课”

 

    带着儒香前行

    去年,学校根据教委办学指导精神提出了“带着儒香前行”的理念。范校长认为,作为一所以弘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学校,一定要秉承扬弃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育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使学生树立从小立人,长大立国的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

    学校在实施儒学特色教育前,做过一个学生调查,结果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在困难面前学校没有畏惧,通过编写《杏林国学读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探索出了一条读经典——促内化——重践行的有效之路。

    “弘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将学生教育成满口子乎者也的书呆子,而是让他们把儒学融入实际行动,成为忠诚祖国、孝敬父母、善待自己、爱施于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打造名师团队,彰显人文特色

    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

    一是让杏林教师感受到浓厚的儒学文化,做儒雅的教师;

    二是为教师搭建继续发展的平台;

    三是给教师营造一个温馨的教学环境,做好后勤保障。

    范校长介绍道,学校把学生诵读文化经典视为奠基人生、成就未来的重要途径,已开办了六期杏林讲坛,倡导教师读书风气,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全体教师孜孜不倦地汲取文化经典的精华,掌握推广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要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儒学教育彰显了杏林中学的人文特色,也是学校的一大亮点。“学校特色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思想方面,而不是形式上的特色。”这就是杏林人对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解。

    “杏林中学的教师最不缺的就是坚韧不拔的精神,对工作也很敬业。”虽然学校的硬件条件不是很理想,但杏林的教师没有抱怨,积极的贯彻学校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为学生健康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让每个学生都在儒学的浸润下奠基人生。

    最后,范校长表示,杏林中学将继续牢固树立依法治校、质量立校、团结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深入开展以传承儒家文化,弘扬民族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杏林文化创建活动,以厚重的文化塑造人,以因材施教的方法哺育人,以仁爱的师德感染人,以杏林的环境熏陶人,秉承有教无类的教育平民化理念,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杏林学子幸福成长,追寻成功。

 

市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叶贵本参加杏林中学校国学研讨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