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山东2月24日电(记者贾富彬 通讯员郭树合 孙静 姜友群)将国学教育与公诉工作相结合,用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事理”,教育、感化、挽救犯罪嫌疑人,结合“情理”与“法制”,对被害人进行心理疏导,化解矛盾,记者从山东省烟台市检察院获悉,将“孔孟之道”引入检察工作之中。
昔日挚友因商业竞争大打出手
“和气生财”理念使矛盾烟消云散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最弥足珍贵的品质就是知错能改,希望你们拂去心中的浮躁,回归宁静的起点,从案件中吸取教训,弃恶从善,重新做人。”检察官一边告诉孙某,一边拿给他一本国学教育宣传手册。原来,孙某因为商业竞争将同行业的王某打成轻伤。检察官在《思过书》中引用“墨子云,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的道理来教育孙某,如果同事、同行之间不能互相包容,做到“兼相爱,交相利”,那么就不配做人了。孙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说道:“说实话,这几年光想着挣钱了。想当初,俺和王某还在一个车间上班,都是哥们,掏心窝子的。唉!真不该啊!”孙某很快真诚的向同行王某道了歉,两方和好如初。检察院利用“和气生财”的观念化解了同事、同行之间的犯罪纠葛。
中学生一时冲动一巴掌
《弟子规》助其守法和做人
唐某于2009年4月22日13时许,在某实验中学院内与同学蔡某搭伴走路时,蔡某被后面走路的刘某撞了一下,刘某继续往前走没有赔礼道歉,蔡某追上去就踹了刘某一脚,唐某接着也上前朝刘某左脸部扇了一巴掌,这一掌致刘某左耳鼓膜穿孔,经法医鉴定为轻伤。原本很平常的一件事,唐某轻率的处理使自己成为犯罪嫌疑人。但唐某的老师和同学普遍反映他在校表现较好,在取保候审期间唐某又以优异成绩升入高中。为保护和挽救唐某,检察官要求唐某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弟子规》,每月口头和书面分别交一次《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每半个月电话联系做一次汇报,敦促其学习做人应遵守的孝道和为人处事之道,他的思想很快发生了转变。
烟台市检察院联合多部门建立联合帮教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针对他们心智尚不成熟,而社会一些负面现象让他们对“大道理”缺乏接受的主动性的特点,采用传统文化中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进行教育,着眼于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特定条件下,规定未成年人要在考察期间学习《弟子规》,并撰写心得体会,时刻鞭策自己,学习与他人相处之道,懂得做人的道理。
外甥殴打亲舅舅致伤
“亲亲、敬长”让两人和好如初
近年来,发生在亲友、邻里之间的犯罪尤其是伤害犯罪比例升高,但越是发生在熟人之间的犯罪,矛盾越深从而越不容易化解。究其原因,是缺少互谅互让、相敬如宾的“亲亲、敬长”的心理态度和价值取向。针对这种情况,烟台市检察院将亲情友情型犯罪,以“亲亲、敬长”亲情不断的观念疏导矛盾。
葛某今年刚二十出头,从小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葛某的亲舅舅赵某与葛某的母亲之间因为对长辈的赡养问题发生一些小矛盾。葛某因从小与爷爷奶奶感情很深遂对舅舅产生反感,随着事情的升级,葛某一时冲动将舅舅赵某打成轻伤,两人一时间反目成仇。外甥打了舅舅的消息一时间在全村传开,事后赵某因亲外甥打了自己拒不原谅葛某,葛某也碍于成年人的面子不愿对舅舅赔礼道歉。
检察官了解情况之后,对葛某进行了教育,葛某在《思过书》中写道:对长辈必须无条件的尊敬,服从和尊敬是两回事,伤害长辈违背做人准则,认识到错误并决定向舅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第二天,赵某和葛某一起来到检察院表示愿意和解。这种利用“孔孟”之道教育犯罪分子的做法,从内心深处感化了不少犯罪人。
烟台市检察院检察长李建新告诉记者,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把传统文化运用于办案实践中,不仅使犯罪嫌疑人得到及时挽救、社会矛盾得以及时化解,而且节省了司法资源,提高了诉讼效率。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案件双方主动要求和解,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事理”,因而将“孔孟之道”引入检察工作这一创新举措,正好迎合了这种趋势,必将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