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 >> 儒门动态 >> 正文
投资900万元的南充文庙复建工程开工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11年6月16日17:29) 作者:小慧辑

 

南充(微博)文庙,始建于北宋,明清期间屡毁屡建,曾是川东北地区嘉陵江流域同类建筑中气势宏伟、建筑艺术精湛华美的古建筑之一。因年久失修、城市建设需要等原因,南充文庙于2001年被“拆除”,各部件被一一编号存放于仓库里,“沉睡”了10年。

日前,投资900万元的南充文庙复建工程开工。未来,新修复的南充文庙将和仿建的顺庆府衙、仿古商业街连成一片,重新展示出独特的人文魅力。

记忆:祭孔活动热闹非凡

[背景]南充文庙最早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为全木结构建筑。在明清期间几毁几建,逐渐形成占地数十亩,规模宏大,有万仞宫墙、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殿、大成殿、大戟门等的建筑物。

自从听说了南充文庙要复建后,在南门坝居住了一辈子的李治华就一直在期盼着开工的日子,因为在南充文庙里,留存有他儿时的快乐。“我家就在文庙旁边,那时经常和小伙伴到文庙里去玩。”李治华说,那一间间雕梁画栋的屋子,让他感觉庄严神秘。“每年,文庙都要举行一些大型的祭孔活动,热闹得很。”

南充市孔迩街小学的退休教师、85岁兰文光至今还记得,旧时的文庙朱墙碧瓦,飞檐翘角,歇山式结构,庙内宽敞,两边有香坊、禅房,大成殿中央是孔夫子的高大塑像,旁殿里还有神态各异的众神像。“当地人认为,每年农历八月二十八前后是孔子的生日,到那几天,当地的一些大绅士就出面牵头南充地区的各学校,筹备资金举办‘孔夫子大会’,文庙内非常热闹。”

复建:原材料加新材料“还原”

[背景]1995年,文庙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原南充市轴承厂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土地建厂房,南充市便拟订了一个“文庙搬迁复原保护”方案,经省文物局批准,文庙被拆除封存。

这几天,顺庆区文管所所长彭永生忙着查看仓库里的“零件”。他告诉记者,当初文庙拆除时,是按照文物落架维修的方式,所有部件都进行了编号,一一存放在政府指定的仓库内保存。琉璃瓦和一些小型木制物件,存放在北湖巷原乡镇企业局供销公司仓库;文庙的大型木制物件,则存放在顺庆区粮食局废弃的礼堂。

此次复建,这些在仓库里“沉睡”了10年的“零件”将派上用场。顺庆区政府副区长王润生介绍,复建的南充文庙在规模、大小、外观等都和原来拆除的一模一样,明年5月就可完工“还原”。

“其实,10年前拆除的文庙已经不完整了。”彭永生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庙部分建筑已被损。到上世纪末,文庙仅剩大成殿还保存相对完好。因此这次复建中,拆下的原材料只能用于复建大成殿,其他殿宇只能重新选购木材进行仿建。

彭永生说,经过检查,拆除的原材料保存较好,没有出现新的腐朽。“对那些拆除前就已经出现空洞或腐朽的材料,可以采取灌注的方式进行修补、加固后继续使用。”

未来:“明清一条街”上一景

[镜头]在效果图上,复建后的南充文庙位于桑园路与红光路交汇处,坐北朝南。文庙分牌坊、大门、主殿和尾殿,两边同时设计有贯通前后的厢房。文庙瓦墙为灰色调,大门及柱廊为大红色。整个文庙设计四通八达,为开放式布局。

南充文庙正大门为典型的川北民居风格,全为坡顶砖墙,主殿为四角翘檐一层式殿宇,正面有6根大柱,有一大两小3扇朱红色殿门。除主殿外,所有建筑均未设计翘檐雕梁,带有浓郁的明清川北的乡村风味。

记者了解到,在南充文庙复建的同时,顺庆府衙也开工仿建,并要修建仿古商业街,均完全参照明清风格建筑特点设计。建成后,这里不仅有气势恢弘的冲天石坊、凌空飞檐,还有许多造型优美、精巧细致的砖刻、木雕,并将全面展示 “孔子生平故事”、“渔樵耕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场景,也将是南充市民旅游、观光、购物和休闲的新兴商业带。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王润生说,文庙凝聚着太多南充人的情结,文庙的复建是这座城市承接传统、保持数千年源远流长历史文化而作出的一种努力。

“明年6月我的孙子就要参加高考,那时候文庙应该建成了,我一定要带着孙子到新文庙里去拜一拜。”李治华说。

记者手记

复建之幸与拆除之痛

在南充文庙复建之前,顺庆区政府曾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座谈会,受邀与会者,全是南充当地史学界知名人士与西华师范大学文史专家。

会上,专家们围绕如何利用历史资源进行旧城改造、打造特色街区提出意见,尤其谈到复建文庙。顺庆区政府还正式聘请专家们为顺庆区旧城改造文史民俗顾问。

南充文庙能得以复建,不仅是南充社会各界多方呼吁的结果,也是当地政府文化意识的一种觉醒。

近年来,以东南城区为重点的旧城改造,成为南充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据南充市拆迁办相关人士保守估计,近10年来,这一带旧城拆除面积约数十万平方米。旧城改造带给老城区全新面貌的同时,也给古街区保护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实际上,面临同样尴尬的不止南充。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都有越来越多的历史遗物遗迹从人们的视线里悄然“消失”。

复建文庙是南充的一件幸事,反映出当地对历史文化的重视。但我们更希望,在各地日益看重文化遗产的同时,让拆除古建筑的脚步再放慢一点,让城市的文脉自然延续。这样,才不会留下更多的遗憾。

编后

四川文庙知多少

作为教人尊师重教、传承文化的人文关怀之所在,文庙以独特的方式延续着城市的千年文脉。从历史记载看,有文庙的地方,必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之地。

四川作为我国历史上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文庙历史上可追溯到唐代,宋代则是兴建、发展的高峰时期。修建文庙的地点,从最初的绵州(今绵阳)、遂州(今遂宁(微博))、泸州等地,逐渐扩展到凉山(微博)、阿坝(微博)等地。据雍正七年本《四川通志》记载,当时四川有文庙约134座。并且,四川文庙的建筑规模、形制、工艺等方面也显示出四川建筑的个性和四川文化的多样性。

随着历史变迁,如今四川的文庙生存状况如何?它们见证着城市怎样的历史渊源、文明沧桑?本报记者将现场踏访,陆续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