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独联体 >> 儒门动态 >> 正文
儒家文化在俄罗斯的影响
来源:《吉林日报》 (2011年6月27日11:36) 作者:小慧辑

 

   2011年3月31日,又一座孔子学院在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隆重举行揭牌仪式。这是继去年在莫斯科西南卡鲁加州田野上,建起两座中国伟大哲人孔子和老子纪念碑之后,中俄文化友好交往史上又一重大事件。在这里成立的孔子学院,是俄罗斯社会了解中国的又一个窗口,这也再一次表明俄罗斯人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在不断升温。

  俄罗斯人对儒家学说的青睐

  在俄罗斯普通人心目中,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是中国的智者、圣人,他富有哲理、精湛的语言,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俄罗斯人信奉为至理名言。

  早在17世纪,俄罗斯的民族文化精英们就对中华文明倾慕不已,尤其倾慕中国孔子的儒家学说。当时一些学者在喀山大学开始宣讲“四书”。到了18世纪中期,莱蒙诺索夫在圣彼得堡大学创办了“东方研究院”。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中国的孔子和孟子“很大”,他在给国学大师辜鸿铭的信中还经常引用孔子的哲语。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的著名作家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即使在监狱被关押期间,还在研究孔子的格言,探寻俄罗斯社会时代所需要的文化道德规范。

  上个世纪50年代正值中苏关系十分友好的时候,有大批苏联专家来到中国,感受到儒家学说的宏大和深邃。

  俄罗斯近期的“儒家文化热”

  上世纪60、70年代,因为中苏两国关系恶化,在当时的苏联很少有人提起儒家学说。直到1995年专门研究儒家文化的学会成立,这种局面开始改变,“儒家文化热”日渐升温。2006年,俄罗斯第一所 “孔子学院”在远东国立大学挂牌成立,至今,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等地院校已建立18所孔子学院。在这之前,在俄罗斯已经创建了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方研究所、国际儒学联合会俄罗斯分会等研究中国文化的机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创办的“孔子之家”,定期组织国家学术年会,出版相关著作,尤其重视儒学在当代中国的运用,把孔子学说对现代化中国的影响作为首选课题。

  在俄罗斯出现了研究孔子学说的众多专家,有关孔子的书籍大量出版。佩列洛莫夫著有《孔子传记》、《孔子言论》、《孔子生平、学说和命运》等,2004年在纪念孔子诞辰2555周年之际,出版了他编译的《四书》;马良文1992年出版专著《孔子》;尤尔丘克1998年出版《孔子:生平、学说、思想、语录、格言》、2000年出版了《儒家学说》两卷;大汉学家波波夫2001年重新编译《论语》;谢缅年科和什图金2002年出版《孔子:睿智的教益》;东方学家马丁诺夫2004年编著《儒学的发展阶段·孔子·论语》、《孔子语录》等。对此,俄罗斯汉学界非常自豪地认为,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强的汉学研究学派之一。

  俄罗斯人对儒家学说的评价

  俄罗斯虽然在地缘上与中国毗邻,但作为欧洲大家庭的一员,俄罗斯在精神与文化传统方面与欧陆国家更为接近。可是近年来俄罗斯人对东方儒学越来越重视,并给予高度评价。学者费奥克基斯托夫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儒学不仅是一种精神思想学说,同时也是一种实用的人生哲学,并且是世界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富有人性的哲学。国立莫斯科文化学院院长安德烈·弗莱尔博士认为:“就目前来说,我们很难找到能与孔子媲美的思想家,在他身上具有特殊的人性与人文色彩。”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之后,长期被掩盖的民族矛盾立即凸显,成为俄罗斯社会不安定的重大隐患。根据俄罗斯历史学家的研究,中国是世界上惟一一个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宗教战争的国家。很多学者认为儒家那种宽容别人,“己欲立则先立人,己欲达则先达人”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打下了一个厚道包容的基础。为此,俄罗斯科学院东方问题研究所教授斯洛瓦金·玛丽娜·卡尔诺古尔斯卡评价道:“孔子儒家学说几千年前论述的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在今天仍然适用,依然有利于现代社会人们的团结。” 2009年9月10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前进,俄罗斯》一文中,在论述俄罗斯现代化改革进程中阐述道:“应该借鉴中国孔夫子的至理名言:小不忍则乱大谋。改革是一定的,但改革的步伐应该是循序渐进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分阶段性的。”被称为“莫斯科孔夫子”的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与哲学院院士佩列洛莫夫,则更加深刻地阐述道,“俄罗斯人应该很好地学习孔子思想,因为俄罗斯具有欧亚双重文化,儒家至少有两个方面,即‘为人’和‘为政’,对当前的俄罗斯具有现实意义。”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