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儒新闻 >> 论坛精摘 >> 正文
各界致皮介行先生悼文、挽联、唁电
来源:儒学联合论坛 (2011年7月17日12:16) 作者:中和辑

 

【蒋庆】致皮介行治丧委员会唁电 
【陈明】悼皮介行君 
【胡晓明】皮介行先生千古 
【高述群】悼念皮介行 
【杨万江】悼皮介行先生,兼论耿介之士的意义 
【杜吹剑】文明的悲情——悼念皮介行先生  
【余樟法】不曾相识早相知——悼念皮介行儒友 
【徐治道】挽皮介行先生 
【赵宗来】沉痛悼念皮介行先生 
【韩星】悼念皮先生介行 
【孙兴建】悼念皮先生介行 
【米湾】哭皮介行先生 
【陈复】吊光文兄(四首) 
【梁金瑞】痛悼皮介行先生 
【柳河东】介行先生,当代儒者
【邸继文】致皮介行治丧委员会悼词 
【孔圣堂同仁】沉痛哀悼皮介行同道 
【杨威】悼皮介行先生 
【孔祥东】敬挽皮介行先生 
【李世高】敬挽皮介行先生 

 

 

【杜吹剑】文明的悲情——悼念皮介行先生

     昨夜打开电子邮箱,收到洪秀平兄的来信,告知皮介行先生不幸在浙江桐乡突发急病过世,深感震惊,不敢相信。因为,此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皮介行先生身体有恙,并且前几天还在儒学联合论坛网站看到他的发帖。今天早上,看到孔祥东兄以治丧小组名义发出的讣告后,才接受了这个事实,哀痛之情,不能自已。 
    皮介行先生,字光文,民国四十四年(西历一九五五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临安。曾任台湾《大学杂志》主编、《前进周刊》编辑、《南洋周报》主编、《民主报》编辑、《民众日报》记者、《在野杂志》总编辑。在担任环球通讯社副总编期间曾采访中共十三大,为台湾首次公开接触中共中央的记者。后又任《半人马评论》主编、《大爱中华评论》主编。皮介行先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大陆经商工作,历任三极高工教务主任、台商广东龙眼焊材厂副总经理等职。皮介行先生以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为推广儒家文化竭尽心力。自费编印《大爱中华》报,曾任武汉云深书院院长、一元一国学网总编、南京夫子庙孔府学校校长等工作,同时在传统文化网站发表大量优秀的文章。因高血压促发心脏病,不幸于西历二〇一一年七月八日早晨在浙江桐乡逝世。终年五十六岁。 
     我与皮介行先生虽然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早在八年前就在网上结识——那时原道网站和孔子二〇〇〇网站联合组办了一个bbs论坛,设在西祠胡同网站,名曰“儒学新教化”,陈明先生邀请我出任该论坛的版主,就在此期间,认识了皮介行先生。那时,皮介行先生尽管年近半百,但仍经常在网上发帖,或立论,或驳斥,或答疑,从其文章中可深切感觉到他对中华文化和儒学的热爱、对祖国命运以及对两岸关系的关切,态度之认真,言辞之恳切,令人感动。 
 
    凡是在网上看过皮介行先生文章的朋友或者与其讨论、论战过的网友,都能感受到皮先生的真诚和激愤。真诚,是他对所讨论问题发自内心的关心关注关切;激愤,是他不能忍受别人对其所信奉的文化价值理念的曲解污蔑轻薄。在我主持儒学联合论坛期间,记得皮介行先后就刘泽华的“王权主义”、邓晓芒、刘清平的儒家“亲亲相隐”导致腐败说、李零的“丧家狗”说以及诸如袁伟时、易中天等人代表的时俗传统文化观,都一一奋起驳斥,义正辞严,直中要害。 
 
     皮介行先生不仅仅是一个坐而论道者,还是一位热忱的实践者。他关心时政,坚决反对台.独,积极参与保钓,为此撰写了很多极具真知灼见的文章。既为儒门同道,自然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不但响应我们发起的把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慎对耶诞节、反对电影《孔子》等倡议,并一直呼吁建立以中国历史文化为主体的孔子纪年制度、大陆应该恢复正体字(繁体字)、为中国文化的英文翻译正名,等等。在《儒家邮报》即将发行百期之际,皮介行先生获悉后赋诗一首,特致祝贺。贺辞全文如下: 
 
    “敬贺《儒家邮报》百期纪念:两岸春风又一年,儒家邮报上百期。民间儒者道心真,议礼论乐建家园。”并附注曰:“接任重来信,称儒家邮报将届百期,询以读后意见如何?遽然惊起,深感如水流年未免太匆匆!乃以小调颂祝之。回念与原道交流数年,论道说理,敦笃而恳切,放眼两岸,盖少有其比。其后更上层楼,付出心血,编以邮报,综合多方精华,静静送进邮箱,取而读之,既称便利,而琬琰之篇章,深透之思维,更激荡心灵,开阔眼界,令我辈受益不少!今逢百期纪念,愿邮报坚持初心,汇聚多方智慧,重议新中国之礼乐建设。更随中国之壮大,飘洋过海,作为儒学之文化大使,交往全球知识社群焉!——孔子2560年5月30日[09]皮介行写于光文讲堂。” 
 
    令我更为感动的是,在两个月前,我将写作的一篇回忆性文字《那些读书吹剑的日子——我与儒学联合论坛及<原道>辑刊》在网上发表后,皮介行先生立即在儒学联合论坛网站跟帖,题之曰《见耿硎大作<那些读书吹剑的日子>感赋》:“一番歌哭几低回,如烟往事记从头。万里神州待明德,四方豪俊展风华。仁泽大义重植守,礼乐教化壮心魂。全球放眼望中华,汉唐声威再归来。” 
    六年前,皮介行先生到大陆游学(详见皮介行《儒学神州重回首——记大陆学思之旅》),曾至北京与原道同仁陈明、王心竹、周予沉、王达三一聚,可惜,那天我恰巧有事,未能见面。其后,我还在网上跟皮介行先生说,日后肯定有机会见面的,孰料天命难违,我再也不能与这位神交已久的老友见面了。 
    皮介行先生曾言:“我有一种文明的悲情!”于我,又何尝不是?
 
 
         孔子2562(耶稣2011)年阳历7月9日中午

              吹剑写于北京西山 

 

 

 


【高述群】悼念皮介行
 
    刚才有朋友打来电话,凄凄然地告知我说:皮介行先生于今晨去世了。急问详情,语焉不详,只说网上有了。打开电脑,果如所言,皮先生已然谢世远去。 
    似这样的噩耗,真真不能让人相信。但生活之中, 确然不乏这样的噩耗。这是人生的无奈、悲泣和逻辑。 
    我和皮先生有过几次的交往。有过深谈,但没有深交。拜读过先生的大作,昂扬多急切之语,爱国爱我中华之情展露无遗。在了解了先生的一些境况后,感觉先生乃遗世之才。其才不能为世所用,曾为之惋惜。不想现在先生年仅过五十就匆匆离世了。 
    据刚才朋友对我说,先生其实对我存有意见,只是碍于情面没有直言。呜呼,斯人已去,我何不能与先生交心,错失如此之良师益友?我之不足、我之不能再求教先生一二,已然铸成终生憾事。 
    先生一生清苦,但志节不为所累。近些年奔走于海峡两岸,以一介书生之力,欲填平大海而使两岸兄弟走到一起。介行介行,乃一介书生之力行也。中国文明不亡,乃是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微末之士存在,草野之中,实有大量的国家栋梁。 
    先生对儒学情有独钟,对孔孟故里亦情有独钟。可惜,孔孟故里没有留下先生更多的印记。先生很想在孔孟故里做事,但最终也没能做成。是孔孟故里有负于先生多矣。 
    愿先生走好。
 
  
 
                 先生之友  高述群于济南

                 西历2011年7月9日 00:02 
 


 

 

 

 

【蒋庆】致皮介行治丧委员会唁电
 
    惊悉皮介行先生不幸英年逝世,甚为哀痛。
    皮先生的逝世,是当今儒门一大损失。吾辈当继皮先生之志,振兴儒学,以慰逝者。
    请代向皮先生家属及亲人表示深切的安慰!
 
 
                                     蒋庆叩拜
 
 
 
 
 
 
【陈明】悼皮介行君


    真君子果然真,发真言,抒真情,求真谛,卫真道,真爱永存,赢得儒门共仰;
    大丈夫何其大,识大体,遵大路,作大雅,立大者,大归何速,引起两岸同悲。
 
 
                            陈明 西历2011年7月12日

 

 

 

 


【柳河东】介行先生,当代儒者!
 
 
 介行先生,当代儒者,
 
 
 奔走于两岸,传道于网络,奋战于民间。
 
 
 不计权利,不顾小家,忘却年高,
 
 
 惟求光大国学,民族复兴,中国一统,世界和谐。
 
 
 劳苦功高,文灿德邵!
 
 
 报国寸心昭日月,弘儒精诚感天地!
 
 
 今不幸仙逝,实乃我当代儒门之巨失。
 
 
 愿儒林同仁同悼!
 
 
 并化悲情为兴儒之新合力!
 
 
                    ——河东7月11日于赴鲁之途


 
 
 
 
 
【胡晓明】皮介行先生千古
 
    惊悉友人皮介行先生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极感震动。中国当代儒学失去皮先生这样一位有魄力、有担当、深爱国族、深爱文化的真儒者,是重大损失。我为失去皮先生这样一位有性情、有思想、有光彩、依仁蹈义、特立独行的朋友,深感悲痛!谨表哀悼。皮介行先生千古!胡晓明敬上
 
 
 
 
 
 
 
 
 
【杨万江】悼皮介行先生,兼论耿介之士的意义
 
    皮先生乃耿介之士也!今天下士人,耿介之士甚为难得。其重正直、真理、德性贯通,性情条畅以彰光明道理的豪迈性格,对应着复杂社会人生选择中的代价、磨难与痛苦。积极的耿介之士,多有春雷骇俗之风,扶正祛邪之志;消极的耿介之士亦有持守中道,任天下风雨张狂而节度不变之干定。这种人格令人敬佩。敬佩是我们告慰耿介之士的方式。子曰:“不直,则道不见”。儒门之修,正直耿介乃德行上品。如此活法,生则养性以事天,死则归天以谢世。君子精神,知天命而为之者也。 
 
 
                       杨万江 于西历2011年7月9日 
 
 
 
 
 
 
 

 

 

 


 
 
【余樟法】不曾相识早相知——悼念皮介行儒友
 
 
 
 前言
 
 
 日前儒友电话告知:介行君因高血压促发心脏病,2011年7月8日晨走了。走得这么突然,令我潸然,为中国失去了一位信仰坚定、学养深厚的真儒而哀伤,为自己失去了一位同道益友、直谅诤友而惋惜。
 
 
 与皮介行至今不曾识面,但相交相知已近十年。我们之间有很多思想共鸣和共同点,也因某些观点的分歧有过争论,介行为人真诚耿直,曾对我有过直率及颇为激烈的批评,但更多的是支持、鼓励和关爱,我也一直视之为诤友。十年交谊不寻常,燃起心香一瓣追忆一二,以作纪念和祭悼吧。
 
 
 一
 
 
 与介行最初联系应该是在2002年左右。有他的《试看东海一枭与云尘子之争》中的一段话为证:“我与东海君未见过面,但网上认识则甚早,约于四年前我初上大陆网.即于〔大地〕网上看到他开辟的〔枭鸣天下〕之专栏。”他这篇文章写于2006年8月,四年前,即2002年8月前。
 
 
 2003、4、26我发起《关于立即废除收容遣送制度的呼吁》皮介行是首批联署者,后来在我发出的《关于用真名说真话的倡议书》(2003、7)和《关于建立党政官员个人资产公布制度的公开信》(2005、3),他都署名支持。
 
 
 《关于用真名说真话的倡议书》得到不少喝彩也受到一些批评。有位隐于先生发了篇《多谈问题,少唱高调——由“真名”倡议说起》,反对用真名说真话,说了不少理由。介行作《法律及道德是自由民主的凭借──就教于隐于先生》予以反驳;又作《我对三真运动的感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支持“用真名说真话”的倡议》二文力挺。
 
 
 在儒家文化和民主政治方面,我们有共同的立场和追求。2006年,我与某儒友对儒学与民主自由问题进行辩论,介行阅读了双方文章后作《关于民主的若干随想》,理直气壮地与我站在一起。他指出:
 
 
 “民主自由固为西方之特色,但中国古思维〔尚书〕中也并非没有类似的观点,做为天地之灵五行之秀的人类,能抛弃自由意志吗?能抛弃对真善美的追求吗?没有自由的人如何生活如何创造又如何有资格谈仁义忠信?而‘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下非那家那人那党那派之私物,怎么不让人民做主、怎么不尊重民心?怎么能想方设法否定人民意志在国家法政上的地位?难道中国人天生是贱种,天生没有自我抉择的权力,一定得帝王党国代为决定乎?”
 
 
 我曾拟筹建“(广西)中华文化研究院”,他表示愿意任顾问或发起人,只是提醒我“方案可能太庞大,我想还是集中一些,步步为营,从小做起为好。”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此事半途而废。
 
 
 二
 
 
 介行对我的不少文章在表示赞赏的同时往往有所异议、批评或警示。2003年8月我发表《中华的优秀文化是民主的贤内助》,他说:
 
 
 “佩服东海先生一针见血的论述,对儒家思想也有相当的掌握,可喜也!只是美奴是美帝前锋,所谓欢迎美帝来中国,再殖民三百年,美奴就可以堂而皇之担任,白人殖民者的帮手,拿着皮鞭抽打‘劣等民族’。他们为了争取此职位已经,赤膊上阵,卖力演出,恨不得中国快垮,白人殖民者快来,哪会听你谈儒家思想?你这番口舌岂不是对牛弹琴!”()
 
 
 在《黑铁时代,儒者何为?----与儒家同仁共勉》后他提醒:
 
 
 “东海的善根浩大啊.只是人能吃的饭是有天命的.人能管的事也是有天命的.人应知天命.知道自己的能耐.知道整体心性.利害与体制环境。许多事要做也要见机.不能乱做乱来.所以知止而后有定.止乎不可不止。东海自许有大智慧.何以于知止一道.不相契如此?”
 
 
 大约2006年,某儒坛屏蔽东海文章,介行为我打抱不平说:“近来东海君之大作.温文有礼.有为有守.值得肯定!孔子有谓:嘉善而矜不能。与其进也.不与其退。儒学朋友对东海君应有所肯定嘉勉才是吧,再动辄屏蔽其文.似示天下以不广也!何妨网开一面留一些活口?”
 
 
 东海以前好斗好骂,表现骄狂暴烈。介行曾多次劝戒过我,可谓苦口婆心。2003-9-19他说:
 
 
 “我倒真希望东海兄能有所沉潜,走向更敦厚,更光辉,而震撼人心。骂人是不稀奇的人人会,狂放也不难,只要敢!真正难的是:既能千山明月,又能微风流水…….有大智大爱又有大勇。东海先生其有意乎?”
 
 
 2006.9他在东海《为xx疗愚》文后发言:
 
 
 “儒者要做君子.要做大人.自有儒者的高傲气象.不可茍且。对于不够格的人.根本不屑一顾.即使要批评其观点.也可以光论道理而不提人名.东海以大人自许.又为什么要给x某人以同于大人的待遇?一论再论的宣扬x某.以x某的无知与不堪.反证自己之失格与纠缠.如此说来.东海君岂不也类同于x某之愚?”
 
 
 他又说:“当然狂之一字对东海之成德成学为益多矣!若不敢狂而破俗见.破党见.破一切意的牢结.何有今日东海之成就乎?然而.狂只是一时舟车.非万世之心体道体.一旦破俗就真.即应克己复礼.舍狂就真.随道而高低之.岂可舍道而更复沉溺于狂态乎?东海之大气壮气可用.但应持续精鍊.收发自如.进退有度.所谓百鍊钢化为绕指柔.盼以大德自许.勿以壮大为无敌.刚强为可用也。谦为进德之要.成德之阶.不可以小成自满自傲.一种自满.可破多样功德.长久自傲.则机心日壮.而神灵日远矣!东海为人杰.盼为国珍重.勿为小人所乘.勿为刚强所折.更勿为小得而忘大道之悠深宏伟.是所至盼!”
 
 
 又说:“东海固然笔走龙蛇.大笔如椽.但修德修慧.仍在半途.劝老兄.自开天眼.多一些反躬.多一些谦敬.天人相助.或可为五百年之贤者.圣者.这才足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不此之图.唯以狂态自高焉!自傲焉!伈伈然小丈夫.又何足以称大儒乎?又何能傲视千秋乎?些许不中听之言.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说.供参考吧。”
 
 
 都是金玉良言。恨只恨自己当时狂妄无礼又缺乏自知之明,总是找些理由为自己“狡辩”一番,或很不客气地顶回去,有时干脆不予理睬。忆及当年,悔愧无已。介行兄英灵不远,原谅兄弟则个。
 
 
 当然,介行有些批评意见并不完全到位。例如他前不久的《从陈光标的行善谈爱有差等-----回应东海君》、《与东海君谈道德的施用》就不能服我。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故没有公开回应,认为不妨求同存异,就是有点儿误解也没关系,尽可等以后有机会见了面再交流澄清。
 
 
 
 三
 
 
 
 2007-9-4介行劝我改掉东海一枭这个网名说:“东海君行文开始流光溢彩.磅礡天地山川.早已非当年之浅薄愤青了.孔子教示我们: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东海君之实体才情既已翻天覆地.另一种境界气度.何不一鼓作气.挥别愤青.修成大德君子?斗胆建议改个网名.叫‘东海一君’如何?”
 
 
 又说:“老兄应该知道易经天人合一.气机相贯的道理.这一枭.尤其这"枭"字.决非什么好字眼.字的气机有其历史文化的积累与创造.这创造就渗透在亿万人的心灵中.渗透在字词引发人的联想里.引发人潜意识里的好恶与赞成与否.老实说对你这网名怀有恶感.是我第一次见你这网名的反应.至今该近五年了吧.近来见老兄已非当年样.故不免爱屋及乌.遂有此一说。”
 
 
 我当时的回答是:是否大德,不在名字如何。并写了一首小诗自我辩护:
 
 
 呼牛呼马呼鸡呼犬
 丝毫无损于狮虎威严
 名江名湖名溪名井
 一点不影响东海澎湃
 叫霸叫盗叫枭叫贼
 君子终究是大德君子
 称君称王称佛称神
 愤青依然是浅薄愤青
 ----《答皮介行君》
 
 
 不过我还是很快启用了新名:东海老人,后来又废除东海一枭之名,自称东海儒者余樟法,都与介行的教导有关。
 
 
 2006年5月介行到珠海平和书院小住,6月来信邀我前往相会。信写得有文采很动人,录此共赏:
 
 
 “东海君:老兄文字浩荡挥洒.手打南山虎.脚踢北海龙,颇得李敖之神韵.但儒学修为似更过之!可敬可贺也!我在平和已近月,山很翠,人甚纯,此亦人间福地也!老兄有闲时,不妨过而游之,有茶无酒,可学禅师之清谈,各以机锋相照,或者顿悟自性,或者词组生辉,抑或是入青山而吟啸,必有群鸟相随,与枭鸟共舞之,忘机忘俗,信可乐也!得便迅即命驾,时过恕不再候!枭君以为如何?皮介行敬启06-6”
 
 
 遗憾当时不知什么原因扯住了脚步,丧失了与介行见面畅叙的机会。
 
 
 2007年9月介行来函表示:他想找一块小农地回归山林,觉得广西风景不错,气候适宜,或许可以安居。让我看看有没有适当的地方。我当时与太太有约,不拟长居广西,要另觅养老之地,并以浙江为上选。故建议他在杭州周边县市觅地隐居,并说,如果到浙江考察,提前告知,我届时抽出时间,可陪同数日。但他后来没有通知我。
 
 
 后来获悉他定居武康的消息,记下了他的电话以便探访。但两次到杭州,都因故没有前往。总觉得来日方长,后会有期。没想到他这么匆匆忙忙撇下这个世界就走了。
 
 
 四
 
 
 不了解介行的个人状况,从他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无意透露的某些信息,我感觉他生活颇不如意,心境颇为苍凉。他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是否与生活的压力重负有关、与他的心境心态有关呢。物质贫困好说,最难消受的是无所不在的精神歧视,伤心、痛心甚至灰心都是难免的。
 
 
 介行有病,这个社会和时代更有病,病在文化的荒芜、道德的贫困、价值观的颠倒,病在政治、社会的非正常和逆淘汰----病在民族的血脉、国家的心脏啊。前三十年,政治挂帅,越穷越光荣,反常;后三十年,经济挂帅,笑贫不笑娼,同样反常。这个时代儒者的社会地位比秦朝、元朝更低。
 
 
 (秦朝在秦始皇统一之前,儒家仍有一定势力和地位,只是不如法家而已。秦始皇全面打压儒家,焚书坑儒,其实所坑之儒人数有限----大多数是术士,范围也小。各地儒生仍受到民间相当的尊重。在元朝,所谓的“十儒九丐”不过是文人自嘲而已。元朝儒生的政治地位及物质待遇确实低于明朝,汉族儒生又更低些。但也有度。兹不详论。)
 
 
 孔子叹息: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现在颠倒过来了,小人与女子感叹正人君子大丈夫没出息了。儒者被嘲笑、被排斥、被视为不正常,甚至成为“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也不奇怪。这是先知先觉先行者的宿命。
 
 
 于儒者而言,劳生息死,存顺殁宁,死亡是最后的大安宁大休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在这样一个不适合儒者、不适合大君子大丈夫“居住”的社会,介行,你安息了也罢,而今而后,你的身体精神可以永远免于毁伤免于操劳了。
 
 
 天下滔滔,极少数一小撮的砥柱,又减去其一,剩下的儒者身上担子更重了。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以加倍努力,把介行没能完成的工作继续下去,争取早日把被颠倒的一切重新颠倒过来,以告慰介行在天之灵。皮子啊,神交十年,缘铿一面,乘化而归,精神永垂。遥望东方,临风洒泪,呜呼哀哉,伏维尚飨。谨祭以一联:
 
 
 我越来越老,还在坚持着,想起东方有你,感到欣慰,感到力量;
 你渐行渐远,怎么就走了?留下古老的我,更加孤独,更加艰难。
 
 
 2011-7-9东海儒者余樟法
 
 
 首发儒学联合论坛学术厅:
http://www.yuandao.com/index.asp?boardid=2
 
 
 附:皮介行先生,字光文,民国四十四年(西历一九五五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临安。曾任台湾《大学杂志》主编、《前进周刊》编辑、《南洋周报》主编、《民主报》编辑、《民众日报》记者、《在野杂志》总编辑。在担任环球通讯社副总编期间曾采访中共十三大,为台湾首次公开接触中共中央的记者。后又任《半人马评论》主编、《大爱中华评论》主编。先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大陆经商工作,历任三极高工教务主任、台商广东龙眼焊材厂副总经理等职。先生以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为推广儒家文化竭尽心力。自费编印《大爱中华》报,曾任武汉云深书院院长、一元一国学网总编、南京夫子庙孔府学校校长等工作,同时在传统文化网站发表大量优秀文章。因高血压促发心脏病,不幸于西历二〇一一年七月八日晨在浙江桐乡逝世。终年五十六岁。
 
 
 
 
 
【徐治道】挽皮介行先生
 
 
 
 挽联: 
 
   铁肩担道义,两岸奔走,介行雄笔彰正气;
   痴心播儒风,一霎仙去,光文锦章传千秋。
 
 
 横批:
 
   侠骨不朽!
 
 
 
 
 
 
【赵宗来】沉痛悼念皮介行先生
 
 
     惊闻噩耗,不敢置信。刚过知命,未届花甲,竟然匆匆离去,恸哉!
 
 
     我与皮先生,曾在济南见面,在网络之上更是多所交流,深感先生爱国之志、兴儒之心,文章充满爱国热情,多慷慨激昂之气,令人感佩。
 
 
     先生往矣,吾辈继续完成先生未竟的事业,使大爱充满中华,使仁义回归天下!
 
 
     先生安息吧!谨撰一挽联,以表达悼念之情:
 
 
     奔走两岸,呼唤中华大爱;
     献出一心,振飞赤县巨龙。
 
 
                               同道 赵宗来敬挽
 
 
 
 
 
 
【韩星】悼念皮先生介行
 
 
 
     惊闻皮先生介行因病早逝,心痛难安,赋诗一首以悼念:
 
 
     春燕北飞破冰寒,和平笑语两岸传。
     富贵如云梗骨直,热情似火仁心软。
     承命文化发豪语,大爱中华交群贤。
     介然奔走惹病魔,英年早逝痛昊天。
 
 
                                  韩星2011年7月9日
 
 
 
 
 
 
【孙兴建】悼念皮先生介行
 
 
 惊闻皮先生骤然因病去世,沉痛的心情无以言状,以古诗一首祭奠皮先生在天之灵:
 
           悼皮介行院长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道统待传续,大成待共仰。
     万事尚未竟,徒令存者伤!
 
  
  
                              孙兴建   2011年7月10日
 
 
 
 
 
 
【米湾】哭皮介行先生
 
 
      呜呼旻天,何不吊之甚,遽尔摧折我儒门中流砥柱也!当此儒门多艰,门庭冷落之时,于斯道体之深、信之坚、行之勇堪称干城如介行先生者,屈指可有几何也!而当其以强盛之年,奋不顾身、披荆斩棘以斯道为天下倡;食不果腹,席不暇暖,颠踬海峡两岸,奔走大江南北以斯学为国人讲之际,竟晴天霹雳,戛然而逝,呜呼旻天,何不吊之甚也!
 
 
     知先生其人也,已十年矣。读先生之文,每恻然而悲,闻先生之行,辄肃然起敬也。乙酉之秋,余与先师之祭于圣城。得把晤先生,一瞻风仪。先生雄姿劲挺,发扬蹈厉。吐言发论,声震屋瓦。待人之诚,如见肝胆。尔来先生之音容无时不往来于心中也。每思来日再会先生。不意一面之后,再无其时,何其伤也!
 
 
     余之庸下,先生不弃。编《大爱中华》,登录拙文。时传来函,惠我宏论。今春广场圣像之立而复撤也,余不忍视,尝书片言以抒丘民之意。先生让余不能大放厥辞,恢弘其论,有愧儒门。先生之勇力,余何可及也。先生之教,中心韪之也。先生之去,永不复得其教矣!
 
 
     先生操行之卓绝,比山石之严严。先生之仁心悲怀,追沛然莫御之川。呜呼,何先生戛然而逝也,余不禁泪水盈眶,掩泣哽咽!
 
 
                                    公元2011年7月10日凌晨
 
 
 
 
 
 
【陈复】吊光文兄(四首)
 
 
 
     惊闻同倡心学的知交皮光文先生过世,悲不能抑,人虽正在外地,特作诗四首怀念往日情谊,藉此祭悼光文兄,但愿兄英灵不灭,共同见证圣学再兴!
  
 
 道统传江右,同声唱陆王。
 孤身归两浙,落泪叹君亡。
  
 
 昔日云深会,携手共振儒。
 君离悲奈何,月落映心湖。
  
 
 北雁高飞尽,行人望万山。
 前程步履险,踏冰畏春寒。
 
  
 含泪一捻香,朝天默祝君。
 生前未了愿,同志共成真。
 
 
 
 
       阳明先生诞辰五百三十九年七月九日敬作于苗栗南庄
 
 
 
 
【梁金瑞】痛悼皮介行先生
 
 
 遽闻皮公驾鹤,惊诧莫名。言犹在耳,情犹在心,不意今日竟归于道山,而成天人之永隔。天耶?人耶?而摧此儒门之英!已矣乎!已矣乎!斯人而有斯疾!斯人而有斯命!惟待神州一统之日圣教重光之时,以心香之一缕,遥奠先生在天之灵矣。呜呼哀哉!诚可一恸也。皮公千古!
 
 
 泉台竟往,此日诗魂犹梦里;
 故国当归,他年文魄驻人间。
 
 
 有真识,有情怀,浪迹天涯独耿介
 无私心,无理障,神追往圣每弘行。
 
 
 尘缘方几聚,匆匆已成千古恨;
 禹甸未一归,漫漫殊弥百年情。
 
 
 斯人竟作古,憔悴此生亦久矣!叹此家国,养饩曷无安善类
 兹世亟开新,灿烂若愿岂虚哉!钦若圣贤,歆香终有慰英魂
 
 
 晚辈梁金瑞兼代平和书院网站敬挽
 
 
 

 
 
【邸继文】致皮介行治丧委员会悼词
 
 
 皮介行治丧委员会:
 
 
 惊悉当代弘儒先行者皮介行先生不幸英年早逝,大为哀痛。皮先生一生奔波两岸,弘扬儒学,是一位有坚定中华文化立场的爱国爱教(儒教)人士,也是台海和平统一的一位难得文化榜样。我们当继承皮先生之志,振兴儒学,统一台海,为发展中的正统中华文化找到当代归宿。先生安息!
 
 
                            朔州国学会邸继文叩拜
 
 
 
 
 
 
 
【孔圣堂同仁】沉痛哀悼皮介行同道
 
 
 介行同道,当今儒士;为人耿介,行道笃直。奔走两岸,弘扬传统;胸怀家国,心忧天下。恍兮惚兮,撒手尘寰;惚兮恍兮,志士归天。痛失同道,呜呼哀哉!
 
 
 
 
 
 
【杨威】悼皮介行先生
 
 
 悲肠欲断只呼天,痛惜真儒殒英年。
 复兴道统同艰苦,数载随缘度万千。
 有德无位承心法,归来密行荷锄边。
 尽此性命奉尘刹,长伴夫子得安然。
 
 
                子贡书院晚辈杨威泣别三拜
 
 
 
 
 
 
【孔祥东】敬挽皮介行先生
 
 
 天涯有尽峥嵘岁月炼丹心,
 仁爱无疆锦绣中华谱汗青。
 
 
  后学祥东拜挽
 
 
 
 
 
【李世高】敬挽皮介行先生
 
 
 沉痛悼念皮介行先生:
 
 
       儒业未竟已留大爱无疆
       道之在此亦随宇宙大化
 
 
                     后学李世高敬挽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