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写诗 12岁写小说 新浪最年轻签约作家
在这本227页、共计10余万字的长篇仙侠小说《莲台·空梦》里,张云飞试图用“仙侠体”这种新兴的小说写作手法,从现代小说的叙述方式去诠释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的德与孝,他希望青少年读者在看完这本书后,能够静下心来,虔心接受并践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理念和主张。
■见习记者 钟如杰 孙梦钊
8月4日,16岁的张云飞收到了从作家出版社寄来的《莲台·空梦》一书的样本,只待他一个签字确定,这本由他执笔的长篇仙侠小说便将正式出版。
在这本227页、共计10万余字的书里,张云飞试图用“仙侠体”(注:比传统武侠小说更加虚幻的一种新兴文体)的写作手法,以现代小说的叙述方式去诠释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的德与孝,他希望青少年读者在看完这本书后,能够静下心来,虔心接受并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和主张。
张云飞坚信,老祖宗的经典毋庸置疑,孝与德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灵魂。在此之前,这个8岁写诗,12岁写小说,14岁便成为新浪最年轻签约作家的中学生,其运用当下“时髦”的小说写作手法来宣扬国学的想法曾一度遭到同学们的非议,三个月后,他用这本《莲台·空梦》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从小学习传统文化
在张云飞的房间里,迎面摆放的三个书柜几乎占了书房一半的空间,书架上摆满了《道德经》、《资治通鉴》、《鲁迅全集》等书籍。张云飞看书的速度很快,平均三个月就会更换一架书柜的书。
据了解,《莲台·空梦》是一本以主人公孟醒为主线,用“仙侠体”这种新兴的小说写作手法,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帝王爱民,臣子爱国,学生尊师,身怀感恩之心等方面的理念尽数表达出来的书。书中不但有儒家、佛教文化的色彩,诸如修身养性方面的内容,而且传统文化中的德与孝、劝人向善等内容也在书中有着充分体现。
事实上,将德孝、劝人为善等内容写入书中并非他的第一次,在张云飞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带有浓重国学韵味的文章。张云飞称,他8岁时就在父亲张刚的引导下背会了 《论语》、《道德经》等很多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
“这就像一颗埋在他心里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张刚说,自己对儿子的将来不会做任何具体的规划,但他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一个足够 “强大”的思想基础。
起初,年少的张云飞对此是抵触的,但慑于父亲的“威严”,他只得坚持背诵。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逐步接纳并认同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所透露出的“忠、孝、礼、德”,传统文化的种子开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真正认同传统文化是在我12岁开始写第一部小说的那年,创作初期,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理念一下子就迸发出来,就像早已经深植在我的脑海中一般。”张云飞告诉记者,现在他时常和同学聊起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不时有同学对他的言论嗤之以鼻,但他坚信,老祖宗的经典必定会被人们再次捡起,孝与德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灵魂。
张云飞认为,现在的青少年大都过于浮躁,他希望青少年读者在看完他的这本书后能够静下心来,虔心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意外发现写作才能
张云飞的写作范围很宽,既有散文、诗词,又有文学、小说等作品,虽然自己不会谱曲,但他可以听曲填词,《莲台·空梦》主题歌的词,就是张云飞自己听曲创作的。
他的这种写作爱好,最早是他妈妈田霞无意中从他的书包里发现的。田霞说,11岁的张云飞当时正在读小学六年级,当时翻看到那首诗词时内容很惆怅,虽然田霞已记不起诗词里面的具体内容,但是诗要表达的意境,她到现在都很难忘记。
为了验证这首诗确实出自张云飞之手,田霞曾专门要求张云飞当着自己的面现场观景写作,这对于张云飞来说并不是个难事儿,现场观景创作的诗词也着实让田霞感到意外,因为诗词当中有很多古典文学词汇和韵味在里面,若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专业素养,是很难写出如此有水平的篇章的。
在田霞眼里,儿子从小就是一个古灵精怪、调皮捣蛋的孩子,从不愿意受别人的约束,更不愿意参加辅导班等类似的学习课程,儿子读三、四年级时,田霞感到很头疼。为了引导儿子看书,田霞夫妻俩放弃了每天晚上看电视和上网的习惯,田霞更是把买来的各类书籍铺了满满一床。环境确实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习惯,慢慢的,张云飞终于喜欢上田霞为他挑选的这些书籍。
正是由于从小的这种灌输和引导,才让张云飞在创作诗词、文学作品时能够一下子找到那种创作的感觉来。
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出版书籍
今年16岁的张云飞开学后就将成为一名高二的学生,对于张云飞的父母来说,这可是儿子高中阶段最关键的时期,虽然处女作品马上就要出版了,但张刚要求张云飞在开学后一定要停下创作的热情,长篇小说必须暂时放弃创作。张刚希望儿子能在高中阶段打好基础,为读大学做好准备,他认为这更利于儿子以后的创作。
实际上,张云飞的很多作品都是利用假期时间创作出来的,“平时如果专门去创作不仅影响学习,父母那里也很难通过。创作是要灵感的,写起来就不能断了思路,如果放在上学期间创作是不太现实的。”张云飞说。
所以,每当假期来临的时候,张云飞就特别高兴,因为他终于可以抽出时间来创作自己的作品了,从散文、诗词到小说等,范围很广。
张刚一直都认为张云飞的这些作品都是他写着瞎玩的,因此,也很少去看儿子创作的那些作品。张刚的想法很简单,只要不利用学习时间写书,他对张云飞的写作是不干涉的,不仅如此,他还会挑选一些修身养性的传统文化作品送给张云飞。
由于张云飞的阅读范围很广,看书的速度也很快,田霞曾经怀疑张云飞没有认真读过自己选购回来的图书,毕竟每年这方面的开销就在3000元以上。但当她看到张云飞的作品时,终于发现自己的投入没有被张云飞浪费,因为张云飞的很多作品中都能流露出很多她买来书籍中的内容。
第一个读者是妈妈
张云飞很多作品都是在深夜两三点才完成的,每完成一篇作品时,张云飞都会很兴奋地拉着妈妈过来阅读。虽然忙了一整天已经很累了,但田霞还是会在深夜时分为张云飞修改作品里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田霞说,这是对儿子的尊重,这些行为会影响到张云飞以后为人处事的。
也正因为如此,张云飞平时心里有什么事儿都会第一时间向田霞倾诉,田霞夫妻总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张云飞的思想动向,并用传统文化的知识加以引导,使张云飞不至于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来,田霞认为这和家庭和谐的环境是分不开的。
张刚也一直认为,只要给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引导孩子向主流方向靠近,就能塑造好自己的子女。因此,他平时很少对张云飞进行家庭教育,从不强迫张云飞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连张云飞现在所读的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都是张云飞自己选择的结果。
张刚除了给张云飞创造一种宽松的家庭环境外,还常常以身做则起表率作用。用张刚母亲的话来说,张云飞的父亲是个很孝顺的儿子;在妻子田霞眼里,张刚从不出去喝酒、打牌,父亲的这些行为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张云飞对事物的判断和选择。
虽然张云飞时常会冒出一些千奇百怪的想法,但张刚认为只要主流动向是好的就从不干涉,他相信这么多年来传统文化对张云飞的熏陶,可以让他正确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