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弟子规》视为“做人的说明书”,
社区演讲把居民感动得流泪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从今年四月底开始,每晚七点,在长安区建明小区的小区广场都会播放宣讲《弟子规》光盘,小区里的居民也很感兴趣,受益很大。发起这项公益活动的是小区内的一位国学爱好者——张军卫。
□文/记者李梓 实习生解雪慧 图/记者李志华
视《弟子规》为做人说明书
张军卫,今年39岁,在建明小区附近经营一家五金商店,跟记者交谈总是彬彬有礼,说“我是个很普通的人,不用宣传。”
以前,他也接触过《弟子规》,认为那些文字都是空泛的大道理,不实用。2010年6月,他在省艺术中心举办的燕赵讲坛上,听了陈大惠先生的国学讲座,有种醍醐灌顶般的感觉。他说:“陈老师讲到孝敬父母这方面的时候,我真的是痛哭流涕。以前,认为自己很孝敬父母,给父母足够的吃穿用度就好,可听了陈老师的讲座后,我很惭愧,因为父母需要的不光是物质上的东西,更是精神上的慰藉……”于是,他捧起了《弟子规》仔细品读,从中找到了生活的快乐。
“你看啊,我们买了家电要先看说明书,为的就是使用这些东西的时候,让这些东西发挥更大作用。那么人呢?我们出生的时候是没有说明书的,要想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我觉得,这本《弟子规》就是我们做人的说明书。它把人的日常行为、人与人的交往都说得很通透,很全面。”张军卫捧着手中的《弟子规》讲得口若悬河。
社区演讲让很多人落泪
孩子的成长让他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社会上所有人都学习国学,研读《弟子规》,那整个社会不就更和谐了?因此,他想到了先在社区做宣传。他的想法得到建明社区党总支书记耿云的支持,为他提供场地、设施、电源。于是,从今年4月份开始,每天晚上都在小区的广场上,利用小区的幕布,播放《弟子规》光盘和相关电影,周末的时候还进行演讲。
在他的演讲过程中,他都会送给居民一个“不抱怨手环”,也叫不抱怨的世界,戴在手腕上,每抱怨一次就换一次手腕,开始时人们都会烦,抱怨的次数也多,20天后人们的抱怨越来越少。“其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抱怨少一点,生活才会更阳光快乐!”他说。
一次,他演讲到孝敬父母的时候,大家都很有感触,很多居民落泪。一位年轻人带着母亲来听张军卫讲课,并要求上台向大家讲述父母的恩情,还当着大家的面,含泪给母亲洗脚,大家都为之动容,为那年轻人竖起了大拇指
《弟子规》中领悟经商之道
作为一个生意人,他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合作伙伴。在经商方面,对《弟子规》的领悟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与合作伙伴的深厚情谊。“凡取与,贵分贱。与宜多,取宜少。”他与人合作时,认为达到双赢是自己的责任,“李嘉诚与人合作时,合同写五五分成,最后自己会少拿一成,这样他的合作者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大,就是这个道理。今天上午一位供货商和我联系,说随着物价的增长,他的供货价格低了,不赚钱,言外之意是,这次合作已经谈好了,赔钱就认了,下次合作不得不提价。我查过他的供货价格,比其他同品质的产品低很多。我当时就表示,做生意都为了赚钱,不能做一单生意赔一次钱,我就开始给他加价,加到他有赚头。他很感激,并表达了长期合作的意愿。”
朋友眼中的张军卫也发生了变化。一个朋友由于需要,要把大量现金寄存到张军卫家。朋友豪爽地说:“我把咱这一帮人挑了一圈,就是你张军卫最让人信得过!”说到这儿他憨憨地笑了笑。制图/赵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