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至圣先师”孔子的诞辰,9月28日14时30分,沧州国学院在沧州迎宾馆举办了“纪念孔子2562周年诞辰学术报告会”,沧州国学院院长张步云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一场《弟子规》讲座引得全场掌声雷动。 14时30分,沧州迎宾馆3楼的会议室座无虚席,现场秩序井然。沧州国学院领导、迎宾馆代表以及沧州国学教育基地代表等出席了本次学术报告会。与会的各位,人手一本装帧精美的《弟子规》。 今年9月28日是孔子的第2562个诞辰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和日韩等地都会举行纪念活动。张步云院长从国学的教育现状和国学经典的现实意义说开去,以《弟子规》作为引导大众接受国学滋养的切入点,深入例析“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教育世人居家外出、待人接物的道德准则。张院长称,古代启蒙读物《弟子规》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不仅可以教人做事做人,更担负着厚重的传统文化教益。它由360句组成,仅1080字,却用精炼的语言详细规定了“效仿圣贤的人”应有的言谈举止、道德操行,可谓“字数少,容量大”,在大力弘扬国学的今天,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国学启蒙教材。 圣人说,“夫孝,德之本也”。“入则孝”是《弟子规》的第一部分,也生动体现着儒学精髓。“百善孝为先”,张步云院长用“无违”、“事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和曾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故事解说孝道,妙语连珠,台下听众纷纷提笔记录、频频点头。 接着,张院长用“管仲和乐毅”、“羊角哀和左伯桃”、“沈仲仁沈仲义两兄弟”的典故例释《弟子规》的第二部分“出则悌”,从古人的兄弟之义谈到当今的人际关系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强调国学必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和与时俱进。 《弟子规》讲座结束之后,沧州迎宾馆馆长满维福带着一颗求学求知之心,畅谈了自己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他结合自身经历,说出了自己对“孝”、“悌”、“信”、“爱”的理解。作为沧州国学教育第十个示范基地的发言人,满维福馆长表达了对推广国学教育的热忱和信心,并号召全社会尊崇国学,“为心灵辟一块宁静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