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金少兵)面对供奉着孔子塑像的大成殿,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阿依江·洪山手捧一卷《论语·学而》,神情肃穆,用不太连贯的汉语和同学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洋书生”吟诵完毕,头戴书生帽,身穿粉色汉服的小学一年级学生韩振永及其同学又摇头晃脑、字正腔圆地背起国学启蒙经典《弟子规》。
9月28日,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2562年诞辰,乌鲁木齐文庙与全国同步举行祭孔大典。
这是首府举办的第五届祭孔大典。典礼上,首府小学童和外国留学生之间,关于“国学”功底的另类对决,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这是阿依江·洪山第一次参加祭孔典礼,鸣钟、鸣鼓,上香,献酒爵、献馔等环节,吸引着这名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留学生和她的近50名同学。
说到他们用跑调的普通话诵读儒家典籍《论语·学而》,23岁的阿依江·洪山笑弯了腰。
她指着手中印着竹简图案的黄色封皮,引用刚刚在典礼上听到的一个成语——韦编三绝,来说明自己的努力。
这名研究生8月底刚到新疆,为了参加此次祭孔大典,她和同学已经苦读两周《论语》,每天早晚各一个小时。听到孩子们的童声版《弟子规》,阿依江·洪山一脸羡慕,“看来(学习汉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然而这不是阿依江·洪山初识孔子,5年前她曾到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孔子是个好老师,他教人懂礼貌,不分富人、穷人。”
阿依江·洪山的目标也是一名老师,她希望毕业后能回到祖国给孩子们教汉语,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加强,在她的家乡,“汉语热”随之升温,这是一份受人尊敬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