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 >> 儒门动态 >> 正文
九国孔子学院来宾畅谈衢州印象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11年9月30日20:39) 作者:小慧编辑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孔子学院院长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孔子学院是全西班牙最大的中文培训中心。但是作为孔子学院院长的安文龙几乎不会讲中文,除了简单的“你好”,“谢谢”,以及“我叫安文龙”。安文龙谦虚好学,在衢州一中与师生交流时,总是很认真地倾听,然后尽力地模仿。

  安文龙不会讲中文的原因是他实在太忙了。2007年11月,由他主持的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孔子学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经过4年的发展,成为西班牙4所孔子学院中规模最大、管理最好的一所。在这所学院里学习的学生,从6岁到85岁都有。为了满足当地老年人学习汉语的需要,学院还专门开设了一个退休老人班。

  除了课堂教学,安文龙还注重营造汉语氛围,传播汉语文化。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他们就组织了大型的庆祝活动,用喝茶、赏月、吃月饼等中国人的方式过节。

  在结束对衢州一中的参观后,安文龙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衢州,他非常喜欢衢州。他打算回国后就与当地教育部门提出与衢州建立校际交流的申请,希望自己很快就能再来衢州。

 

亚美尼亚外语大学孔子学院院长

   娜娜童年的时候,她父亲乘坐轮船游历东方,带回了一把绿色的纸伞、一件长袍马褂以及一把扇子。这些新奇的物件让娜娜欢喜了好一阵,由此奠定下对中国的向往与热爱。

  如今,娜娜身为亚美尼亚外语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不仅致力于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她还把17岁的女儿安妮送到厦门大学留学,近距离地接触中国文化。

  娜娜说,自己最想去苏州、杭州,听说那里是“中国的威尼斯”,此番虽擦身苏杭,但却发现了美丽的衢州,“衢州之行让我非常难忘,天妃宫戏曲表演让我仿若置身童话世界,祭孔典礼更使我深受震撼。”

  她介绍,在亚美尼亚外语大学,中文已经成为教学的第三外语,“我将争取使它成为第一外语。”目前,该校的孔子学院已经拥有130多名学生,不仅开设汉语课程,还推出了武术和书法等选修课。

 

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副校长

    “这已经不知道是我第几次来中国了。”亚历山大比着手势说,“但是来衢州还是第一次。”

  亚历山大是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的副校长,索菲亚孔子学院就设在索菲亚大学内。提起保加利亚是何时办起孔子学院的,亚历山大告诉记者,保加利亚对中国有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正是因为这样,索菲亚大学向国际汉办提出了申请,要办一所孔子学院。”于是,索菲亚孔子学院于2006年5月成立。

  索菲亚孔子学院招收的学生都是对汉语学习非常感兴趣的,现在有专业学生40多名,老师有中国人也有当地人。“孔子学院对年龄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愿意学都可以接受。”

  亚历山大说,“孔子学院是一个很好的机构,它能够很好地把热爱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历史、风俗的人聚集在一起,起到很好的文化交流的作用。这种交流是发自内心的,发自爱的,是一种和平的交流。所以,我觉得孔子学院非常非常好!”

 

丹麦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执行院长

  走在外宾的参观队伍中,刘天舒很容易被“忽略”。因为她的黑眼睛、黄皮肤和一口京味十足的普通话。她总是又当翻译,又当解说,偶尔还要“客串”工作人员。总是要在一番解释后,人们才知道她是丹麦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的执行院长。

  刘天舒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北大毕业后去丹麦留学,后定居丹麦。经贸专业毕业的刘天舒从两年半前开始孔子学院的工作。“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让他们接触中国、了解中国”,对这份工作,刘天舒倾注了特别的感情。“因为自己是中国人,就更希望他们能走近中国,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国。”

  刘天舒说,在丹麦,人们学习汉语的热情比较高。有的老太太常常是开一两个小时的车,赶到学校来听一堂汉语课。而学院为了满足青少年学习汉语的需求,专门提供了一间教室和一名老师,由家长自行组班后,进行汉语学习。“丹麦人口少,所以学生人数不是衡量汉语热的标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气氛。”刘天舒说,有了这种气氛,就能在学习语言和文化传播上,取得好的效果。

  说到对衢州的印象,刘天舒表示“很舒服”。不急不躁,舒缓有度,大概是千年儒风润泽出的气质和风度。

 

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董事

  诺瓦克的中文并不好,得知要到天妃宫看地方剧表演,他兴奋而又忐忑。“开始我有些害怕,担心自己看不懂中国传统戏曲,坐上3个小时会有些尴尬。”不过顾虑很快打消,虽然不理解对白台词的意思,但舞台上华美的服饰、演员精彩的功夫、神奇的变脸绝活等,已经让诺瓦克深深感动。

  他端起相机,不停地按下快门,记录下美好的时光。9月28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诺瓦克反复提及发生在前一个晚上的这段故事。

  他表示,虽然是第一次来衢州,但对这里的印象非常好,“衢州的姑娘真美丽,城市建设的也很漂亮。”他笑着说。

  诺瓦克说,他非常珍惜此次衢州祭孔之行,回国后,会好好整理照片,争取与更多人分享这段难忘记忆。

  诺瓦克供职的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创建于2007年,是斯洛伐克目前惟一的孔子学院,也是在欧洲工科类大学中成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现开设儿童汉语、初级汉语、商务汉语等6类课程,有学生近150名。

 

利比里亚孔子学院院长

  “利比里亚人民非常珍惜中利之间的友谊,假如知道你是中国人,走在街头有很多人都会对你说‘你好’。”阿尔法告诉记者,利比里亚的孔子学院在2008年建立,是通过利比里亚大学校园里的广播发布消息的,虽然当时还没有正式的教室,但依然吸引了40多人前来报名。“以前中国在利比里亚人眼里遥远又陌生,可随着这几年的友好往来,利比里亚大学生们对汉语和汉文化充满了好奇和好感。”

  教室改造好后,来报名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暴增。据阿尔法介绍,目前,孔子学院有学生225名,中文如同法语,成为利比里亚大学的第二外语,选修的学生越来越多。“选择学习汉语的学生,需要进行3个学期的教学。”

  27日参观了市实验学校的阿尔法收到了3副来自孩子们的书画作品,他告诉记者:“看见这么多有趣的中国孩子我很高兴,他们会背诗会画画很能干。”阿尔法说,“我会把我在这里看见的一切告诉孔子学院所有的学生。”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

  “这幢楼是新建的吧?我记得2008年来的时候,没有它。”走在衢州一中的校园里,罗流沙一边参观,一边与老师聊天。近乎标准的普通话,让同行的老师与工作人员惊讶。

  说他是“中国通”,一点都不夸张。他在俄罗斯上大学时就主修了汉语言文学专业,1994年到上海复旦大学学习中文,然后回国教授中文至今。他习惯大家用中国人的方式称呼他为“罗老师”。

  罗流沙确实是老师。在俄罗斯,有很多学生跟着他学习中文。近几年来,人们学习中文的热情在持续升温的同时也有了不小的变化:“以前大家学中文是因为有用,比如要做生意,比如方便找工作。近年来,这种功利性的学习少了。很多人只是因为喜欢而学习。”

  2008年祭孔大典时,罗流沙第一次来到衢州。那场隆重的典礼,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而第一次了解到孔氏南迁的历史,令他惊喜和兴奋。所以他一直盼望着再来衢州。没想到第二次到来,又给了他很大的惊喜:“上次住在东方大酒店,所以衢州给我的印象就像闹市。这次我们住在西区,看到了大片的绿地,这么辽阔,这么大气,真的太不一般了!”罗流沙说,因为西区,衢州变得更美丽、更现代了。

 

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教授

  马世立不太会说中文,但他却很自信地表示,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已经较为了解。“中国文化和非洲文化在某些方面是有相似之处的,我从中国文化中学到了很多美好的品德与精神。中国不断宣扬的‘和谐’精神,以及先人后己、宽容忍耐等美德,使我懂得了更多如何与人相处的方式。”

  马世立所在的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建于2007年,现在拥有200多位学生,为了更好地学习中文,该院在校园中设立“中文角”,使学生之间建立更多的关于中文学习的交流。另外,他们还拥有一个合唱团,学唱中文歌,每年都要去北京表演三次。

  “衢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刚来这里时,正赶上下雨,城市的雨景很梦幻。”马世立表示,衢州是继山东曲阜之后的孔子的第二个故里,是孔子文化传承的重要地区。在这里,他更多地了解了孔子,认识了孔子的后人。“孔子后人孔祥楷先生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他对推广孔子文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印度尼赫鲁大学孔子学院院长

  1984年获得尼赫鲁大学人文学院学士学位的海孟德经常往返中国和印度两国,而他所在的尼赫鲁大学因在2007年创建了孔子学院,吸引了一大批热爱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学生。

  “我很喜欢中国文化,我曾去过中国的很多城市。”去过杭州、上海、江苏等地的海孟德说,他一来到衢州就觉得这里空气很好,风景也不错,“是个让人感觉很亲切的城市。”

  参加完祭孔大典后,海孟德心潮澎湃,“真想让我的学生也来看看,他们肯定会喜欢。”海孟德告诉记者,尼赫鲁大学孔子学院是印度第一家孔子学院,每个主修中文的学生都要经过5年的学习才能毕业,而获得学士学位的只占其中的20%。

  这次来衢,海孟德还带来了妻子,“她是一位经济学家,但是很热爱中国文化。”孟海德希望妻子也开始学说中文:“会说中国话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