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7点半,正在中国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联合国微博与网友们交流。知名媒体人杨澜主持了这场零距离的互动。网友们十分积极,问了1.6万多个问题。潘基文在40分钟的互动中回答了来自北京、上海、四川、辽宁等地区网友提出的9个问题。
有网友问潘基文:“在联合国宣誓连任的时候,你引用了老子的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古老哲学如何应用到联合国工作中?”潘基文谈起了他与中国儒家思想等中国文化的渊源:“我自己也是成长于一个儒家的文化环境中,所以我也学到了儒家的文化,并且把儒家的思想付诸实施,我从儒家的文化,包括孔子和孟子这里学到了很多的智慧,这对我来说非常有用。在我做联合国秘书长这种国际公务员的时候,儒家的精神对我很有帮助,因为有很多的视角和观点。所以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可以很好地使用这些视角、这些智慧。在我工作期间,我有的时候用到亚洲这些思想家的思想,有的时候会用到西方哲学家的思想,这也是我以后会继续做的事情。”
潘基文回答的另外8个问题分别是:
1. 您这次出席中非合作论坛想给来出席会议的非洲领导人带去什么信息?联合国帮助非洲发展做了些什么?
2. 联合国里约+20峰会刚刚结束。您认为本次会议取得了什么样的具体成果?您认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以及整个联合国在该方面做的怎么样?
3.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设定的完成时间是2015年,但目前落实进程明显滞后,您对实现这一目标是否依然有信心?
4. 2007、2009、2010年,您赴海地期间多次接触中国维和警察,请问您对中国维和警察的印象如何?您对目前中国的维和警察工作还有那些意见或建议?
5. 因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很多年轻的父母都离开了乡镇,到城市工作,您有什么话要对这些年轻的父母说?
6. 现在,许多年轻人都把联合国微博作为了解联合国的首选渠道。同时,联合国十多个机构也都开通了微博账户。您对社交媒体对联合国的影响作用有何见解?
7. 联合国秘书长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一份工作,各方面矛盾都集中在你身上,为什么你还要做这项工作?
8. 你在工作中,有“不想做,但不得不做”的事情吗?
(2012年7月 本报记者 尹维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