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弘扬重教传统美德。新年前夕,经历三年修缮的沧州文庙已全部完工,即将向市民开放。一座展示国学、历代科考制度和碑刻陈列的文化殿堂将呈现于市民眼前,文庙600年的历史脉搏也重新绽放光芒。记者为此走进文庙,带您提前参观这座精心规划和细致修缮后的建筑,并一道体会其中的文化精髓。赏建筑现代繁华中寻找文化根脉。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解放路,行至南湖公园处,在路的北侧,一处古建筑群耀眼夺目,这就是经历了600载风雨沧桑的沧州文庙。
在现代繁华的城市中,仅是这古香古色、文化味浓郁的古建筑,就令人心生向往。
紧邻解放路的是一座四柱三间的七楼牌坊,鲜艳的传统彩绘非常夺目。记者看到,在牌楼中间用楷书镌刻着牌坊的名称“沧海文明”。两旁分别镶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个牌匾。沿牌楼中间的石砌甬路北行,在青石雕刻的孔子行教像后面,是一面万仞宫墙,在正式进入文庙前,人们可以在这里联想到孔子德行高远和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进入文庙,才发现这里的“门”有很多个,而且个个很有特色。比如一开始的礼门和义路,其实是文庙的侧门,也称为贤关,表明由此进入儒家殿堂,通常是礼门进,义路出。明清时期规定,只有出过状元的府县文庙才有资格朝向南面开此二门,否则只能在万仞宫墙后面东西相对开侧门,先后出过八名文状元的沧州文庙,享有向南开礼门、义路的待遇。而棂星门是个四柱三间带通天柱样式的门,作为文庙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显得庄严肃穆。棂星门两侧刻着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砖雕,彰显古代文人所推崇的君子精神,图案雕刻分外精致。戟门又称大成门,悬山布瓦顶的建筑形式,很是宏伟,门内有朱漆戟架2座,共插银镦红杆金龙戟24枝,两侧还设有一钟一鼓。戟门里的钟,有自己的特定名称,叫做大成钟。在新铸的大成钟上,铸上了三十六字韵文,表达了对沧州未来的美好祝愿。铭文是:“钟音洪,号大成。盛世铸,壬辰冬。谐狮吼,伴鸡鸣。警浮躁,镇喧哄。弦诵起,儒学兴。四海晏,九河清。”
记者看到,在文庙三个院落里,主要还是各种形式的古建筑,构成了整个古建筑群。戟门、大成殿、明伦堂为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两侧分布着更衣亭、省牲所、东西庑、三院馆、四宝堂、兴诗斋、立礼斋等附属建筑。
大成殿是文庙的正殿也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檐下有五彩重昂斗拱,前有月台。
明伦堂是文庙三进院的主体建筑,硬山布瓦顶,其内部梁架上还保留有明清时期修缮文庙的题记以及彩绘,尤其是梢间的明代旋子彩绘,是我市唯一保留下来的明代彩绘,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在文庙的建筑里,石刻、石碑及石像也很有魅力。万仞宫墙前的孔子行教像,高4.5米,重达5吨,石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棂星门前记者看到,两侧各有一只蹲立状的石狮子,既威猛,有略带憨态。它们原位于明代沧州府衙门前,不久前由沧州人民公园运回。
在一进院中,东西两侧的六块石碑也韵味独特,其中带碑楼的几座是文庙原来明清时期的碑刻,在文庙维修复建的过程中出土,重新展示在沧州人民面前,而西南角的一块不带碑楼的是此次复建由政府新立的《重修沧州文庙碑记》,厚重的文字吸引人仔细研读。
记者注意到,一进院中的泮池和泮桥,汉白玉的建筑,雕花精细,形象生动。大成殿两侧,则陈列着沧州城隍庙、先斯院、包公祠、县衙等遗址出土或保留下来的碑刻,在无声地叙述着沧州城的历史。明代文庙棂星门的夹杆石、新华路石牌坊出土的石构件,无一不雕刻精美,反映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看展览传统儒家精髓尽收眼底
文庙是一座古建筑群,但它更是一座弘扬传统文化的殿堂。在这座殿堂里,多处建筑用于文物陈列或儒家文化展览。
最引人关注的是大成殿,这个位于二进院中的建筑,是文庙的主殿,人们在这里可以进行祭孔活动。殿的正中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像,在孔子像的两边是四配:东边的两位分别是复圣颜子颜回、述圣子思孔伋,西边两位分别是宗圣曾子曾参、亚圣孟子孟轲。塑像上方,悬挂着三块牌匾,中间一块“万世师表”是康熙皇帝题写的,西面的“生民未有”是雍正皇帝题写,东边的“与天地参”则是乾隆皇帝题写。大殿的东西墙上则是孔门七十二贤线描刻像,简洁而又生动。
戟门的东西两侧也属于展览的主体,在东侧配殿的名宦祠里,陈列的是在沧州做官时期政绩突出的历代官员。除了原有的小沧州全部官宦之外,现在沧州地区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县市的古代名宦去除重复统一整理后,也被一同供于祠内,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各地名宦还有详细的展示。而西侧配殿的乡贤祠里,则是沧州籍的历代先贤,他们的事迹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记者看到,在二进院里,集中展示孔子生平思想的《大哉孔子》展览,也颇具现实意义。分为孔子一生、博大精深、道冠古今、声播四海等几大部分,以图标、文字为载体,系统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和影响力,整个展览主题突出,图文并茂。
众所周知,文庙作为古代科举制度的基层育才中心,既是一千多年科举发展的见证,也是最能体现科举文化的载体。二进院中的《历代科举制度展览》,不仅回溯了中国科举制度,还展出了沧州文武状元,以及文进士和文举人等。其中沧州历史出现的文武各8位共16名状元,显示了沧海文明的繁荣,也是沧州人民的骄傲。读史料文化熏陶中品味历史荣耀逛文庙的过程,必定是一次阅读史料、回顾历史的过程。
散落于各个院落的楹联,再现了历朝历代皇帝对儒家思想的肯定。像戟门抱柱联为雍正皇帝所题,而大成殿门前的抱柱联,则是乾隆书写,均为赞誉孔子的言辞。这些楹联,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韵味,有意境。
记者看到,在三进院中,明伦堂和立礼斋,是感知沧州历史、体验沧州文化的地方。在明伦堂里,迎面北墙上悬挂着沧州著名国画家尹默先生捐赠的孔子像,像的前面是一个反映沧州明清时期城市风貌的古城沙盘。在这里,导游会给参观者介绍幞头城的来历以及城外的城厢经济带、城内的小南门商圈。而在沙盘的东西两侧,分别是明代万历、清代康熙、乾隆,以及民国四个不同时期沧州文庙的平面示意图。通过四个沙盘,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沧州文庙的历史沿革和兴废变迁。
而立礼斋墙上的石版画《孔子圣迹图》,为曲阜孔庙原有,后为各地文庙效仿。这里陈列的石碑为文庙收藏的明清沧州知名人士的墓志,成为人们了解沧州名人的第一手资料。
在文庙中,幞城杏坛也是一处接受文化熏陶的地方,这是一座国学讲堂,仿照旧时儒学布置,设置有古朴高雅的书桌座椅,成为一间可包容数十人的教室。届时,文庙管理部门会请来社会上的名师学者前来教学《论语》、《中庸》等国粹。而南墙上滚动播放的《沧海文明》宣传片,则直观精要地向游客介绍沧州大地悠久灿烂的文明进程。
此外,文庙中还设置了游客互动区,三元馆中的“连中三元”、“金榜题名”、“披红挂彩”等游戏祈福项目,既能满足广大学生群体的祈福愿望,又能寓教于乐,生动再现古代中举场景,活跃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