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儒新闻 >> 当儒快讯 >> 正文
芜湖在全市中小学校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来源:芜湖新闻网 (2013年11月14日8:44) 作者:赵丹丹

 

    校园里经典诵读长廊润物无声,清晨时经典吟诵书声琅琅……北京高考改革引发舆论称赞国学经典得到强化的同时,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近年来芜湖在全市中小学校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注重以优秀经典文化浸润师生心灵,国学经典悄然回归课堂。

  回忆自己多年来上过的辅导班课程,市田家炳中学高二学生小吴掰着指头数了起来:“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几门“主科”中,他唯一没有补过的是语文。小吴说,不补不是因为自己的语文成绩特别好,而是在父母看来,语文在中高考中不算是拉分科目,学个差不多就行了。

  “数学英语等专业的学生特别好找家教,我们中文专业的一点都不吃香。”安师大中文系一位大三学生表示,自己曾经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家教,但代课收入却比数学等科目的家教老师低。

  作为一位资深语文教师,市一中某班主任告诉记者,语文学习并没有受到家长和学生足够的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学习外语、数学等科目投入的时间、精力远远超过语文,她甚至在语文早读课上发现有学生拿出英语书来朗读。

  此次北京高考制度改革,语文总分从150分增加到180分,引起芜湖市学生及家长的热议。“强化汉语地位和国学经典是大势所趋。”一位家长表示,希望语文老师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展示语文的魅力,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事实上,强化汉语地位,传承国学经典,芜湖市一直在积极努力。

  “我们从2004年开始,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经典诵读工作。”弋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该区的南瑞小学成为芜湖市首批经典诵读示范学校之一。2011年,该区中小学、幼儿园全面铺开诵读工程,《诗经》《论语》《大学》《中庸》《老子》等中华古典文化典籍走进校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国学经典中精华部分被“移植”进学校诵读中,成为现行语文教材的有益补充。

  在镜湖区,国学经典构建了一座座文明校园。据介绍,目前该区拥有省经典导读试点学校3所,市经典导读实验学校11所,这些学校以经典文化浸润师生心灵,营造校园书香。在北塘小学,不仅建设了“经典诵读长廊”,而且开辟了“经典诵读角”,使学生感受到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

  “近两年,芜湖市每年都要举办一系列经典诵读活动,用雅言传承文明,让经典润养人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屈原的《离骚》,到岳飞的《满江红》,再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挖掘和诠释,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得以增强。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