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儒学 >> 当儒研究室 >> 正文
柳河东出席慈孝特色村专家论证会并提议建书院(组图)
来源:中国当儒网北京工作站 (2013年12月31日16:50) 作者:小范

 

 

当儒网讯:821, “慈孝文化特色村建设专家论证会” 在北京市延庆县慈母川村举办。

本网理事长、中华儒学会执行会长、北京儒学书院院长柳河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会长詹万生,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刘世保,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教授傅永吉,延庆县文联主席赵万里,延庆县文化委员会范学新主任,大庄科乡党委书记晏红利,大庄科乡乡长王琦等出席。

柳河东会长提出“高端定位,深度挖掘,整合资源,稳实运作”的整体思路,建议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人文优势,创建“孝慈国学书院”,与正在建设中的“慈孝堂”,形成村民教化与书院教育相得益彰的庙学合一模式,成为当地人文教育和文化传播中心,以促进慈孝文化特色村的建设。

大庄科乡慈母川村

关于打造慈孝文化特色村的实施方案

(纲要)

 

    慈母川村隶属延庆县大庄科乡,位于延庆县东南部约40公里处,距北京城区70公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村域面积6765亩,以果林业为主导产业,通过不断探索五彩甘薯、紫花生等特色林下经济,取得一定的成效。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人文环境和“钟离故居”、“钟离辞母以济天下”等具有神秘色彩又生动鲜活的历史传说和慈孝文化底蕴,结合现有资源条件,目前慈母川村已经具备打造慈孝文化特色村、建设慈孝文化基地的条件,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里蕴藏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其中“慈”和“孝”作为家庭生活最基本的伦理道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精神纽带。现代社会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经济与文化建设的不平衡,导致了文化的遗忘和缺失,出现了价值观、道德观扭曲等不良社会现象。慈孝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作为家庭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继承和发扬。慈母川积极创建慈孝文化特色村,努力继承、发展和弘扬慈孝文化,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掀起一场慈孝文化复兴,营造一种全民学习、全民践行、知行合一的社会氛围。

二、目的意义

近年来,农村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村容村貌大幅改善、农民生活不断富裕的同时,存在着不孝敬老人、家庭邻里不和乃至诚信缺失等不良社会风气。慈孝文化特色村的创建着眼农村精神文明领域问题,全力倡导孝老爱亲传统文明道德观,旨在培育树立优良家风、民风、村风,把“慈孝”化虚为实,变“软”为“硬”,变“个人行孝”为“集体行孝”,将慈孝文化诠释为尊老敬老、孝行天下的精神体现,让孝为美德的传统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根基,以此弘扬风尚、弘扬美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慈孝文化建设对构建慈孝文化教育体系具有导向、激励、调节、控制等作用,是选择、构建慈孝文化教育内容的前提,也是提高整个慈孝文化教育科学性与实效性的关键。慈孝文化教育目标要具体化,要“近、小、实、亲”,不“高、大、空、远”。通过建设慈母川慈孝文化基地,使全社会人通过慈孝教育,将慈孝济天下的情怀得以升华。从而实现“根据一个传说,营造一种环境,提炼一种精神,积淀一种文化,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以此增加百姓福祉。”

三、功能定位

慈母川慈孝文化特色村的创建立足于现实需要,高瞻远瞩,将慈孝文化提炼成一种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大慈大爱,将慈孝村定位为慈孝文化传播基地,将慈孝精神从慈母川村覆盖到全乡、全县、全社会,使受教育者在慈孝精神的感召下,为之一动,受到震撼。

(一)建设定位

以尊老爱幼、助残扶弱、利他助人、热心公益为内容,将慈孝文化村建设成可传承、可弘扬、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村庄,使慈孝精神得以传承和弘扬。

(二)社会定位

1、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慈孝

中国孝道起源于古代宗法社会,兴于周代,制度化于汉代。中国孝文化主要内涵可概括为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内容。事实证明,一个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必是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效忠国家的人。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就要弘扬孝道。

2、适应老龄社会需要慈孝

    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截止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43亿,占全球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3、构建和谐家庭需要慈孝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美德的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慈孝,是调节家庭关系的一剂良药。虽然城乡家庭结构不同,但慈孝意识是共同需要的。

(三)现实定位

1、慈孝思想的社会缺失

当今社会出现了很多空巢老人,这些得不到物质赡养的老人,更难得到精神赡养。生产方式变化,生活方式变化,评价方式变化是导致部分农村慈孝状况恶化的深层原因。

2、慈孝思想的文化缺失

国人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孝敬父母的比例却在不断减少。调查显示,初中及以下孝敬父母的比例最高,而文化水平较高的硕士及以上学历只占到17.86%,排名最后。

3、慈孝思想的行为缺失

    中华孝道文化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城乡居民孝道观念的调查与分析》调查显示,96.78%的人听说过孝道这个词,71.63%的人在对孝的理解选择中, 把物质上对父母的奉养,看成是最重要的孝行。而在实际生活中,则鲜有青年人在经济、精神上关心孝敬父母,孝道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当代青年人在孝道行为上存在着言行不一。

(四)内涵定位

在家听父母话,上学听老师话,长大听党的话,慈孝文化特色村的定位主要体现在“爱”“孝”“敬”“诚”之中。

1、以“爱”为主要内涵的父子亲情

   《周礼》隐公三年要求“父慈子孝”。儒家家庭伦理的核心最初是夫妇之间的爱情,根本原则是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父母对子女的慈爱。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以血缘关系结成的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尽管时代变迁,社会结构变化,父母与子女关系中“亲”的本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父慈子孝这种父母与子女互惠伦理关系仍然是现代家庭应该尊崇的伦理规范。

2、以“孝”为主要内涵的敬老尊长

儒家特别重视孝,认为“孝为百行之冠,百善之始,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德之本也。”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然后齐家,孝的结果使家庭内部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在历史上,儒家伦理塑造了像岳母、佘太君这样一批勤劳、慈严、尊师于一身、发挥了杰出作用的人物,她们不仅能修身、齐家,而且在维护国家安全与安定中也起了巨大作用。

3、以“敬”为主要内涵的赡养父母

孝和敬是养的实质所在。在《论语》为政篇中记载子路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说明对于老人的赡养,不能仅仅体现在物质上的供养,更多地要体现在精神方面。在现代家庭中,大力推崇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之责、孝敬之情、照顾之周,使父母身心愉快、晚年幸福。

4、以“诚”为主要内涵的缅怀先祖

    儒家把养生与送死看作赡养老人的统一体,特别重视丧葬礼节。孔子说过:“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儒家还提倡修建庙祠,让晚辈祭祀。在特定的时间,如清明节、老人生日、忌日等,全家人聚集起来,通过特定的方式缅怀先祖,诚心诚意的把先祖一些优秀的东西继承下来,发扬光大。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还有助于培养爱家、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思想。

(五)实践定位

第一、赋予时代精神

第二、纳入评价体系

第三、开展实践活动

第四、长辈以身作则。

四、建设步骤

(一)基础设施建设期(20131月——201312月)

    1、设计论证阶段(20131月——201312月)

①学术论证及定位。

 ②参观考察。

    ③设计规划。

④将规划论证结果与专家百姓见面。

2、基础设施建设阶段(20131月——201312月)

①完成慈孝堂建设。请专家论证定夺,确定慈孝堂正殿及东西配殿供奉的雕像及周围墙壁壁画。

②落实主街道设计。对慈母川村内三条主街道重新规划,以二十四孝和国学内容为素材作砖雕和彩绘。同时引进新二十四孝图,触发人们的行动力和现实感。在注重正面引导的基础上,通过绘制忤逆不孝图,并配以文字说明,达到警示世人的目的。通过古代与现代、正面与反面的对比和照应,切实增强慈孝文化气息,达到引导和教育目的。

③建设慈孝文化广场。供活动、仪式或演出队演出之用,四周墙壁拟绘制历朝历代慈孝典故代表人物,并配以文字说明。

④建设村级乡情村史陈列室。不断积累和丰富陈列内容,记录慈孝文化特色村建设发展历程,供村民及游客参观、体验和学习。

⑤开发惩戒洞。通过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利用村西山洞,设忤逆雕像及壁画文字,借助灯光、音效等形式增强表现效果,以此警示和告诫他人,产生敬畏心理,勿行忤逆之事。

    ⑥景点内容的修缮和恢复。修缮和恢复泣母沟、回头梁等与传说相关景点,挖掘慈孝内涵,发掘开发潜力,丰富教育、旅游等内容,依据传说故事形成一条完整的教育景点线,统一规划,协调建设。

(二)孝行孝风建设期(20141月——20161月)

1、以村为单位。制定符合慈母川实际情况的村规民约。民主推选德高望重的精神领袖79人组成村民自治长老团。村内大情小事都需邀请长老团参加,村内矛盾、家庭纠纷等事宜都要邀请长老团依法定夺。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青年满18岁及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都要在慈孝堂举办仪式,村干部上任后也要在慈孝堂进行上任宣誓。编制慈孝歌、民谣等朗朗上口、易于传诵的歌谣,保证全村百姓能说会唱。将慈母川村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发展变化、传统民俗、乡村民风等内容汇编成书,制成纪录片。

2、以家庭为单位。有条件的家庭需要建立姓名、生日、生平等基本信息组成的家谱,成为慈孝家庭的特色符号。树立孝道典范,建立孝道档案。对家庭慈孝情况进行评星定级。对慈孝氛围浓郁厚重的家庭邀请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3、以个人为单位。注重贴近农村实际,坚持不懈开展慈孝“讲学比评”活动:“讲”就是讲慈孝故事、讲慈孝经典,要求慈孝村的每个7岁以上的孩子都要会讲二十四孝的故事;“学”就是学慈孝模范、学慈孝礼仪;“比”就是比孝道、比孝心;“评”就是评选“孝敬父母好儿女”、“慈孝善良好公婆”、“和谐家庭”,从而达到每一个“慈孝之星”都有一个感人故事,每一个“和谐家庭”都是一本生动教材的目的。通过树立慈孝典型,让广大村民向典型和模范学习,人人争当慈孝模范,从而使全村风气大幅改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4、以团队为单位。慈母川现有慈孝情演出剧团一个,要进一步丰富“慈孝情”演出剧团的节目内容。在深入挖掘慈孝历史文化和当代慈孝典型事迹基础上,编排以慈孝为主要内容的文艺作品。深入全乡进行巡回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慈孝精神,感染和教育群众,成为民俗旅游专场演出队。最终呈现出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一种良好秩序的建立,一种良好风气的弘扬,从而达到增加百姓幸福指数的目的。

(三)发展期(20161月——20181月)

1、改善交通条件。

2、开发体验游玩。

3、进一步开发旅游景点。

4、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5、开发特色餐饮。

6、建设慈孝客栈。

7、开发家庭生活慈孝体验游。

(四)稳定期(20181月——)

通过不断的建设完善,慈母川村慈孝文化发展逐渐进入稳定期,游客接待量、社会影响面等各项指标相对平稳。每一个走进慈母川的人都能在慈孝氛围的感召下受到教育,每一个走出慈母川的人都在待人接物、举止礼仪上因深受文化熏陶而与其他地方人有所区别,并身体力行将慈孝文化传播出去。拟在这一时期成立“慈孝文化学会”,建有办公场所,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加入其中,来这里进行慈孝文化的学习和研究。通过相互学习,推进慈孝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通过各专家学者,将慈孝文化进行有力宣传,进一步的扩大影响力和受教育群众,达到家庭、社会慈孝氛围融洽和谐的良好局面。

慈母川村慈孝文化特色村的创建工作意义重大,目标明确,任务艰巨。下一步,慈母川村将继续以慈孝文化建设为重要抓手,以建成慈孝文化基地为目标,以慈孝文化引领社会文明,着力打造思想道德一大高点,不断扩大慈孝文化特色村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形成情谊融融、孝行如潮、善曲高歌的生动局面,建设惠及人人的精神家园。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