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儒学 >> 当儒研究室 >> 正文
柳河东与韩国汉学研究第一人李海炯在北京孔庙交流儒学(组图)
来源:中国当代儒学网北京工作站 (2014年12月31日17:37) 作者:浩辉

 

 

李海炯、柳河东

在北京孔庙大成殿前

10月4日,韩国著名汉学家、有“韩国汉学研究第一人”之誉的李海炯先生,与中华儒学会执行会长、北京儒学书院院长柳河东在北京孔庙交流祭拜孔子礼仪和儒家文化传承事宜。在大成殿内,李海炯与夫人非常恭敬、虔诚地向至圣先师孔子神位行礼,令中国朋友们肃然起敬。在接到柳河东先生赠送的《儒家经典诵读丛书》后,看着《大学》汉字,他用韩语声情并茂地为大家朗诵,情景感人。李海炯先生对柳河东先生的当代儒学研究成果及中华儒学会、北京儒学书院同仁振兴当代儒林的努力表示赞赏,并寄予殷切希望,同时对中国儒学复兴事业前景看好。

韩国同行、柳河东、李海炯、李夫人

在北京孔庙大成殿前

附:

韩国汉学研究第一人李海炯

5岁开始接触中文,而如今已步入花甲之年的李海炯,与中文相识相交已有近60个年头。一位韩国人,却和中文有着如此深厚的缘分,实在让人兴叹。

诗性人生与文化传承

李海炯出生于韩国东南部的庆南蔚州,这里是东北亚最早日出的地方。蔚州有很多美景:西部有迦智山、神佛山、酌川亭、紫水晶洞、磐龟台等旅游遗址,中部有凡西立岩、斗东朴堤上遗址等。韩国许多的汉学诗人、学者、画家都会聚集于此,饮酒作诗作画。李海炯也常在此与友人饮酒对诗,相谈甚欢。

自幼学习中文的李海炯从小就十分聪慧,家庭物质基础较好,因而在那个大部分人温饱都难以保障的年代,李海炯得以潜心钻研中文。先生曾在图书馆工作,也供职于国史编纂委员会、成均馆大学、汉阳大学,负责中文古书司书等职务。先生将韩国国内的中文书册及古文书按经、史、子、集来分四个部分编目分类,并将中文的内涵诠释出来。

让李海炯意识到中文研究和传承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是韩国汉学文化的流失。出生在1948年的李海炯经历了韩国解放后所面临的日本和美国的文化入侵。在日本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韩国人不认识中文,图书馆里收藏的中文古书也没人能够知晓其中的深意,中文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李海炯意识到研究中文迫在眉睫。在这样的情况下,先生的中文研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兴趣的层面,而是与文化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上升了高度。

和中文“结婚”的人

“父亲不是特别照顾家庭,很多事情都是母亲在做。”李海炯的儿子李在洪说,“父亲是一个和中文‘结婚’的人。”

视中文如生命,恐怕是对李海炯最好的描述。以汉学研究为生命的事业,早晨六点起床看书,晚上十一点左右睡觉。“甚至连吃饭和上洗手间的时间都在看书。”李在洪回忆道,“有时候父亲已经躺下了,想到不明白的地方,又会起身查看,直到弄清楚是什么意思。”李海炯经常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中文,一起学写书法。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过问孩子们“诗词背好了没有?”先生还经常告诉孩子们中国的历史和孔孟等大师的经典辞论。

在儿子李在洪的眼中,李海炯还是一个像竹子一般的人:坚韧、严苛。先生对是非对错一向十分明确。在讨论中文时,有同事常说:“这次您就同意吧,下次再改。”但先生对于认定是错误的事情,绝对不会同意和妥协。对人对己的一丝不苟,先生品德的高尚亦让人钦佩。

桃李天下,芬芳满庭

到韩国旅游的游客会发现,许多旅游景点都有中文版本的景点介绍。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李海炯写作的。韩国很多中文学者可以将中文翻译成韩语,但还没有人用中文直接写作的,而先生是韩国中文学者中唯一用中文写作的。李海炯现在韩国首尔书院里教书,韩国许多的大学生都跑来拜师,他所教学生的阅历和职业范围都很丰富。

作为学者和师长,李海炯可谓是桃李满天下,硕果累累。他一边教书,一边翻译中文古书,涉及有关建筑、医疗、周易方面的内容十分复杂,需要有很深厚的历史知识积累才能够翻译出来。

因为李海炯在汉学研究道路上的坚韧前行,有人评价他是“韩国汉学研究第一人”。

——摘自北京青年报《一个韩国人的中文情结》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