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方式】
1. 将姓名、单位、职务、手机、QQ号、邮箱发送到weihangshuyuan@126.com或苇杭书院QQ2691232082
2.编辑“国学周+全程或?日+姓名+手机+单位”发送短信或微信
微信平台:“weihangshuyuan”,手机13691409252
咨询电话:010-61705714(办公室)/13691409252/(种乾)
3.书院地址:昌平区沙河镇青年创业大厦D座301室
4.国学周QQ群:群号是 114834391
【交通信息】
会场:北京市敬华实验学校东教学楼4楼会议室
地址:昌平区崔村东(崔昌路北侧,南庄营对面)
公交出行:
乘坐地铁昌平线,终点南邵站下车。
出站口处书院安排往返接送。或乘坐870路、昌52路到崔村东,东行1000米即到。
南邵地铁站接站时间:7:00—8:30,12:30—13:30,每半小时一趟。
敬华实验学校送站时间:11:50—13:00,16:50—17:30,每半小时一趟。
【就餐方式】
北京市敬华实验学校教工餐厅自助餐,餐费自理。
餐费标准为早餐10元,中餐20元,晚餐20元。
【住宿】
校内有客房,如需住宿请与会务联系,费用自理。食宿100元/天。
【师资简介】
钱逊先生,清华大学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华孔子学会理事、苇杭书院荣誉理事长。
廖申白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现任教于北师大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陶广正先生,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医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客座教授。
李冀良先生,河北省儒教研究会常务理事,滹阳四书学馆馆主,幼年受过系统良好的家庭私塾教育,对经典的吟诵及解读有深入独到的思考。
秋风先生,又名姚中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弘道基金会理事长,弘道书院院长。
曾国俊先生,台湾道禾教育基金会、实验中小学、幼儿园(新竹校、台中校)、六艺文化馆、北京德泮教育馆创办人、执行长。
张之锋先生,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多年从事蒙学教育与儒家思想及儒家教学法研究。
杨汝清先生,儒家学者。苇杭书院山长兼儒家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简介】
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是二零一二年五月由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由北京市文化局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由李亚鹏先生发起,开展传统文化公益事业。
基金会秉承“复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之宗旨,以“雅道统的梳理,雅文化的传播,雅生活的推动”为发展方向,通过开展公益书院、公益讲堂项目,为钟爱传统文化之人提供学习机会;通过传承人资助项目,挽救濒临灭绝的传统手工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通过雅乐资助项目,帮助古老的雅乐文明得以复兴。
弘文雅之教,启童稚之蒙;助传承之人,续千年之艺;复雅正之乐,兴礼乐之邦。华夏文明,复兴在望;书院中国,顺势而为!
【苇杭书院简介】
苇杭书院创立于丙戌年岁尾(2006年12月),正式启动于戊子年岁尾(2009年元月)。绍述往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心传,为儒门虔诚守望,期儒林薪火相传。
苇杭书院取意《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于此语境之下,“河”为修道必由之路,“苇”即人人之孝心孝行,以一苇之力可达至止于至善之境。
书院秉持“以儒家解释儒家,用经典诠释经典”的思想立场,常年举办四书研读会讲、五经研读讲会、暑期儒学论坛、国学周、年中礼乐会讲、年终儒家核心义理年度会讲等公益性讲坛。讲座同时也开展特聘教习公益讲座、国学玩习、儒学传习、儒学修习等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具有文化情怀和一定学术素养的优秀师资。
守护儒门 传承命脉 缘心而作 因时而为
君子之交 肝胆相照 修身养性 济世立人
雅居静室 皆为道场 绿水青山 亦是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