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母亲节”确定在孟母生孟子、孟母成为母亲、孟子诞辰这一天,比西方母亲节更多一层意义,具有纪念感恩母爱与文化传承的双重意义:不仅感恩、纪念、颂扬母亲给了我们宝贵自然生命之恩,而且感恩、纪念、颂扬母亲给了我们更为宝贵的文化生命,不仅推动弘扬孝道,而且也激励年轻和未来的母亲们学习孟母,做文化传承的智慧与优秀母亲。

中华儒学会执行会长柳河东:中华母亲节具有双重意义
5月8日,“倡导建立中华母亲节启动仪式暨第五届中华国学高层论坛”在母亲河黄河之滨河南郑州举行,千余名来自海内外的儒学爱好者齐聚,共同倡导建立“中华母亲节”。 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会长、省政协原副主席郭国三,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银监会原主席、江西省原副省长孙希岳,联合国华人协会秘书长雪提明,国际儒联顾问、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王廷信,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桂祥等出席。

“中华母亲节启动仪式暨第五届中华国学高层论坛”千人会场
中华儒学会执行会长、北京儒学书院院长柳河东应邀出席,并在河南国际会展中心千余人大会做了《中华母亲节具有感恩母亲与颂扬文化传承的双重意义》的精彩演讲,掌声雷动,现场感人。
在演讲中,柳河东先生讲到,“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历史悠久。现代母亲节起源于美国,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却得到了快速发展。母亲是生命的源头和守护神,母亲是爱的天使和摇篮,在母亲节感恩、纪念、颂扬母亲与母爱,是人类感恩情感的有效表达方式。中国应该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母亲节。”
柳河东(左三)等领导嘉宾共同触摸“中华母亲节启动仪式”启动球
柳河东先生认为,“中国人传统上称自己的生日是‘母难之日’,有不忘母亲生育之恩之意。‘中华母亲节’界定在孟母生孟子、孟母成为母亲这一天,也就是孟子诞辰这一天,具有特殊意义。孟子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被尊为亚圣。孟母教子的良苦和智慧故事传颂千古。母爱不仅体现在生育、养护生命上,更体现在母教与文化传承上;一代母亲的素质,关系着一代国人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因此,中华母亲节比西方母亲节更多一层意义,具有纪念感恩母爱与文化传承的双重意义:不仅感恩、纪念、颂扬母亲给了我们宝贵自然生命之恩,而且感恩、纪念、颂扬母亲给了我们更为宝贵的文化生命,不仅推动弘扬孝道,而且也激励年轻和未来的母亲们学习孟母,做文化传承的智慧与优秀母亲。”
中原新媒体视频访谈节目第一品牌——《方圆人物会客厅》栏目对此次活动进行首次手机现场直播,直播期间收到了31万余观众的视频点击和一千多条的评论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