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典教育 >> 示范基地 >> 正文
天津塘沽十四中素质教育创新 国学经典陶冶道德情操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2011年2月27日12:9) 作者:小慧辑

 

相关背景

  塘沽第十四中学从2008年开始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由学校老师编纂制定了责任教育校本教材。教材中收录了《论语》、《中庸》、《诗经》等大量国学经典诗文,并将诗文按类归纳为品德篇、勤学篇、社会篇、家庭篇等,并在古文后标有释义,以便学生明晰文章内容。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孔子告诉我们,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我觉得作为男人应该做到这点。”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十四中学七年级九班的魏浩宇的书桌上放着一本蓝皮的校本教材,那是他每天早上必须要诵读的国学经典。从这些国学经典中,13岁的魏浩宇了解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昔日的“小霸王”变得彬彬有礼了。

  “小霸王”突然变斯文了

  之前的魏浩宇像很多的独生子女一样,在家里永远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见到长辈也不懂打招呼,时不时还爱发自己的“小脾气”。在学校里还算是一个好孩子,但是一回到家则变成了“小霸王”。

  升学到塘沽十四中半年后,浩宇的家长发现他身上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他以前见到邻居的长辈总是低着头就走过去了,一有不顺心的事就又吵又闹。但是现在却斯文了不少,除了学习变得认真踏实了,见到谁都会主动打招呼。孩子的这些变化,让家长感到惊喜。浩宇的妈妈说,孩子经常翻阅学校里发的校本教材,时不时地还向父母“宣讲”上几句诗文古训,他爸爸还笑着说“我们家也上演百家讲坛了”。浩宇的家长觉得浩宇的这些变化是源于学校开展的国学经典教育。

  孔子文化节、古文书法评比、征文比赛、论语社……从2008年开始,十四中将国学经典带进校园,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围绕着国学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对国学经典的爱好,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国学经典的传承者。

  能否大范围推广还是疑问

  提到塘沽十四中开展的国学教育,社会上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长认为,如今的时代不同了,学生们的思想也在变化着,几千年前形成的思想还能否适应这个社会,或为现在的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他持中立态度。还有些年轻的家长认为,这属于一种跟风现象,或许还会增添学生们的课业负担。社会上对于国学教育的观点有所不同,那么这种经典教育是否可以大范围地推广开来呢?

  天津师大古代文学博士王燕洁是这样认为的,学“国学”应该学习几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基本的做人道理、行事规范,汲取其中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与文章精粹,这是古今相通、永远不会过时的。以《弟子规》为例,学《弟子规》重在“践行”,而践行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批判地继承,而不能拘泥于教条,更不能将其“神化”,生搬硬套到现代社会。另外,像塘沽十四中这样“寓教于乐”学国学的方法应该是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国学经典的诵读,需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逼着孩子去背经典。

  对于塘沽十四中国学教育今后的发展和创新,德育处高洁主任说出了新想法:“首先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听取他们的建议和反馈,对于我们学校的这种责任制教育进行完善。另外,我们今年还要更新校本教材的一些内容,增加一些学生们感兴趣或者更需要的内容。还有就是给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寓教于乐,把一些相关内容活动搞得更加有声有色一些。”(见习记者 马兰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