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儒学 >> 学术天地 >> 正文
《公羊传》七大精髓
来源:天涯论坛 (2014年10月19日9:15) 作者:小胡辑

   《公羊传》是一部政治学著作,有着完备系统的本土原生的政治思想和国家治理架构,透过本书能回溯到华夏文明的源脉,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公羊传》的精髓之一就是新王。新王是托事明义的治理天下的经法。东周时期,周天子式微,诸侯并起以力争霸,社会失序生民涂炭,公羊家主张社会需要一位新王拨乱反正,垂治天下,益民兴邦,但应以《春秋》的褒贬为褒贬,并把这种政治意图宗教化。可见,在孔子心目中的最高政治权威不是世俗的、世袭的天子,而是《春秋》中所揭示的义法,世俗政治中的当权者(不管等级多高),只要违犯了《春秋》义法,都在贬黜之列。

  公羊传的精髓之二是王鲁:《公羊》学者们认为,《春秋》这个“新王”假托鲁国的十二世诸侯,行王者之事。是借助真正存在的史实来寄托自己的寓意。可以说,《春秋》并不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发现真理,而是用虚构真理去解释历史,反过来借助历史的权威性支持真理的合法性。公羊家将《春秋》、《春秋》中的鲁公、孔子三位一体,当《春秋》新王遇到无法表达的时候,就借助鲁公来传递治国思想。

  公羊传精髓之三是孔子改制:公羊学者们认为,孔子改正朔,指孔子改周之旧制立《春秋》之新制。规定了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为新王朝定立一统之制,通过了讥、贬、诛、绝等条例,及兴选举、天子亲迎、不得以妾为妻、君殡不用师等孔子新制。从孔子改制看来,孔子反对一家专制,认为只要有道义的人,无论地位如何,都可以成为“天子”;任何有才能又有道德修养的人,都可以直接主持或参与天下的政治活动。孔子这一改制是我国历史形成了圣王高于俗王、道统高于政统的格局,深深影响到了后世。

    精髓之四是天子一爵:孔子认为,天子只是国家政治集团的爵位等级中的一个位列,而不是超出这个位列之上的神圣的、不可改变的政治主宰者。故熊十力先生说《春秋》以天子与百官同受爵于人民,而民始贵。公羊学者给天子的定位,是公羊排定的政治等级的一部分,在今天看来固然显得有些封建,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十分现代了。

  公羊传精髓五天人感应说:一提起天人感应,人们便想起董仲舒,认为董仲舒以“灾异说”愚民。实际上天人感应是公羊思想的一部分,真正传达的含义是“屈君伸天”。目的是一方面承认等级制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试图开辟对皇权产生畏惧的神圣力量。当然,用现在的唯物主义理论非要把这种“灾异说”看做是封建迷信也不无不可。但不能用现代唯物主义观点解读中国古代的文化精神,因为这种神圣是当时人们观念中的客观存在,所以不能否定当时灾异说的初衷。

  公羊学精髓之六夷夏之辩:这是《公羊》的最重要思想之一,也是中国民族主义思想最初萌芽之一,影响极为深远。夷夏之辩在《公羊》中处处可见,《春秋》对齐桓公、晋文公采取肯定态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有忧中原之心,改变了披发左衽的落后文化,反对用异族文化取代中原文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公羊并非是以血统种族区分夷夏。夷夏是野蛮与文明为界的。这是一种对自己文明的自信与保护。不能把夷夏之辩与种族主义等同起来,相反它正在强调保持自我主体性的基础上改善自我。实际上,2000多年来中国大地融合了诸多民族,但没有产生西方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却成为了各文明的保护者,中国文明能传承至今,饱受罹难而不绝亡,夷夏之辩是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的。对于今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权说也是公羊学的精髓之一:经权说的意思是指,强调在遵守最基本的公羊原则或者说春秋大义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从权的实际行动。也就是说公羊学者们承认有基本原则的存在。经权说的表现之一,就是“实与文不与”的春秋笔法。也就是说,《春秋》认为某些事件从大义上讲是错误的,从理想乌托邦来讲是错误的,并不认可这样做,但在现实条件下这样做仍有正面作用的情况,便对其表示肯定。这主要是为了解决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解决常态与变态的冲突。所谓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达则久”的意义就在于此。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